文化金融专家聚首西安金博会 期待促进观念转变
第四届“中国▪西安金融产业博览会”将于11月4日至6日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金博会邀请到了陈少峰、金巍、魏鹏举、范勇、杜宏等多位著名文化金融专家,为西安发展文化金融诊脉开方。在接受西部网记者采访时,专家们认为本届西安金博会聚焦文化金融这个主题,方向选得很准,意义非常重要。而谈到金博会的价值意义,专家们都认为促进更多人观念转变非常重要。
大咖把脉问诊西安文化金融产业发展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巍认为,本届金博会以“文化▪金融助力新丝路”作为主题,说明决策者和业界对文化金融已经有了深刻理解,对文化金融和文化的主题发展、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我相信通过西安金博会,能够进一步梳理资源,探索一条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发展的独特模式。”
“西安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发展文化产业主要的资金投入在硬件设施上面,现在需要转变一些发展的一些方式和投入的方式。”北京峰火文化创意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主要的问题还是这种硬件思维没有扭转过来,内容上还比较多地依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力的挖掘有点不够。”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认为,在发展文化金融方面,西安的一些品牌已经被业界关注。“像大家都熟悉的陕文投,聚合了很多文化资源,在文化金融对接方面也作了很多工作并且成效比较好。曲江也有一些重要的影视作品,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他说,陕西很多银行也在积极开展文化金融方面的创新,尽管从全国来看优势还不够显著,但这种努力对整个西安文化金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陕西是文化大省,西安是科技重镇,又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文化产业还要从多处着眼。”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巍说,西安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文化创新,进入资产化、资本化通道,发挥科技基础潜力,培育文化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多元资本主体的作用。
西安发展文化产业后劲足是只“潜力股”
“金融嫁接文化产业发展,能带来大量资本投入,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形成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及生态建设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常务理事、协和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宏认为,金融嫁接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帮助有市场潜力及创新模式的文化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树立在行业的领军地位。“通过两者的嫁接融合,既可以丰富服务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又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及专业化,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重组与整合,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国家综合实力。”
“今年9月,协和资产发起成立了1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和文化影视相关的高成长性企业。”杜宏说,“设立1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看到文化产业在国家大战略下有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西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厚度,有太多的资源值得挖掘。”
面对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下行压力,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文化优势成为一个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点。杜宏认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曾经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本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动城市人口素质提高、引领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加快城市品牌形成。
期待通过金博会促进观念转变
“用金融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对金博会的期待。”北京峰火文化创意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希望通过金博会,帮助更多人转变观念。“政府要转变那种纯粹的GDP思维,要更多地去关注新兴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企业转向崇尚互联网、崇尚资本运作,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他说,政府可以把过去的扶植文化产业的各种专项资金,作为一种融资的杠杆,用它来补偿文化类项目融资的风险敞口。“让银行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融资,这样的话就可以用少量的钱来撬动大笔的融资,而且它具有普惠性,能够汇集更多的文化企业。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西安是文化古都,历史悠久,艺术品资源丰沛,人文底蕴深厚,艺术品产业化基础较好。”原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研究院院长、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创办人范勇说,发展艺术品金融是振兴文化产业,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等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于西安意义重大。希望本次大会能在创新金融观念上有所突破,促进各界对西安的艺术品金融发展有更全面的认知,通过跨界融合形成艺术品金融新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