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不再是疑难杂症 陈竺给患者带来福音

2016-12-13 11:52:38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用砒霜“进攻”白血病 陈竺拿下国际大奖
 
  美国血液学会(ASH)日前颁发了本届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获奖人员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教授和巴黎圣路易医院的Hugues de Thé教授,以表彰他们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据悉,APL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陈竺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三氧化二砷系砒霜主要成分)对APL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分别作用于APL致病分子PML/RARα,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这是一项真正的结合临床医学与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是东方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开启了在恶性血液疾病中转化治疗的重要篇章。
 
  陈竺介绍了由中国学者引领的临床联合应用ATRA和砷剂治疗APL患者的各个发展阶段,不断进行概念设计创新及优化临床试验方案的进程,强调了中医中药在白血病治疗理念和实践方面的重要启迪,基于现代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系统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以及中国和欧美等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最新成就。结果显示,ATRA和砷剂联合靶向治疗在低/中危APL患者中可获得95%以上长期无病生存,而不需应用化疗。同时,陈竺也提出,减少APL患者早期死亡率及早期识别并干预高危易复发患者,将仍是未来任重而道远的工作。APL协同靶向治疗作为精准医学的范例,应与建立和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相结合,把有关研究成果拓展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从而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陈竺简历:
 
  陈竺,男,汉族,1953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农工党成员,1970年4月参加工作,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教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0——1975年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知青
 
  1975——1977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学习
 
  1977——1978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内科教研组教师
 
  1978——1981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一部血液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84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84——1989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血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1989——199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1993——199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199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1998——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0——2007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3年当选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起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2007——2012年卫生部部长(2010年当选中华医学会会长)
 
  2012——2012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卫生部部长
 
  2012——2013年农工党中央主席,卫生部部长
 
  2013——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
 
  2014年当选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
 
  2015年当选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2015年当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