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还是不信?这是个问题

2016-12-19 09:59:23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通讯员:孙进)随着四个全面有序推进,小康社会逐步形成,改革道路越走越宽,依法治国迎来春风,从严治党收获果实。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不断变好,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自主意识随文化素质的增强羽翼渐满,不再简单满足于现有条件下各种隐形制度、规则的约束,对时间、空间的自由度需求越来越高。
 
  在靖边县“二王”非法集资案件中,受害人数多达500多人,里面除了个体户、农民之外,甚至还有职工、干部。这些人大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识骗辨诈能力。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大流下,各项法制体制正在健全,法制教育普遍开展,法制观念深入人心。这些受骗人员不该也不应当随便相信几个以修建小产权房为由实施诈骗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案件主犯王红梅和王兵还是半文盲,使用的手段也很拙劣粗糙,但或许正是这种“返璞归真”的方式才引得更多人的“飞蛾扑火”。如王红梅所说,“你们都将钱存在我这,我这比银行还要保险。银行取10万都得预约,我们这你可以随要随取。”这是受害者受害的直接原因,他们法制观念未必淡薄,但自由度需求一定很高,表现出对一些复杂程序的不耐烦,对一些体制机构的少信或不信。在事件发生后,受害者也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而是选择集群吵闹,甚至拿生死之事威胁,直到最后当事人无故消失时才想起报警。这是相应机关公信力缺失的“最佳典范”。这样的缺失在案件中也能见到,比如公安局派特警“护送”保险箱离开,没有把公开透明的程序展现给民众。
 
  制度公信力是制度落实是否严格,是否取得成效的风向标。公信力足则制度可行,公信力不足则制度难行其道。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发声,让他们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各项规定,自觉服从改革大流。而公信力则是推动人民自觉帆船前行的东风,要让它使劲刮,还得不停地刮,在各个领域刮起来。
 
  提升公信力是个既难且易的过程,易在规章制度,难在人员。政府部门应始终从群众利益出发,制定符合民众意愿和决策的公共政策,树立好正确的价值取向,深入实践,定下针对实际的决心,坚决避免“拍脑袋”决策。此外,要落实好相关程序的公开化、透明化,善于吸收民主意见,推进公平正义,用民声去解决民生。对于干部本身,还要发扬清风正气的优良作风,高悬“四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慎独、慎微、慎友,敢于自我批评和接受批评,敢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当中,通过增强亲和度和感召力来增强公信力。
 
  孔子说,“足食、足兵、足信之矣”,民无信则不立。公信力是我们党和国家开展四个全面建设的保障,公信力不能牢固立起来,则容易陷入狄更斯时代的另一个极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