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0后夫妻做汉阴炕炕馍 两个女儿带身边虽苦亦甜
石泉县城老街,80后况久义和妻子在他们的老况家炕炕馍店里做着老家汉阴的美食——汉阴炕炕馍。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小两口要做上千个炕炕馍,就是这样不停地做,他家的炕炕馍还是供不应求,想多买一些还得预订。
夫妻俩在石泉老街已做了9年炕炕馍,他们把家乡的美食做成了石泉人最喜欢的美食之一,许多石泉人不但自己吃,还把他家的炕炕馍作为礼物带到全国各地、带到世界各地。“有石泉人的地方,几乎都有我家的炕炕馍。” 34岁的况久义说出这话时很自豪。
况久义的老家汉阴县和石泉县相邻,他们那儿的汉阴炕炕馍特有名气,况久义80岁的爷爷现在还在家里做炕炕馍,况久义说:“爷爷每天夜里都要做炕炕馍,第二天背着背篓到集市上卖。”
况久义初中毕业后也南下打工,在江苏干过电子厂的机修工、船厂的电焊工,这样的工作算是技术工种,收入也不错。结婚后况久义和妻子觉得还是应该自己干,闯一闯或许就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选择了在石泉做家乡汉阴的炕炕馍。从小看爷爷做炕炕馍,在爷爷的指点下况久义和妻子很快学会了做炕炕馍。但爷爷总说:“炕炕馍做的是良心,不能偷工减料,要实实在在。”小两口记着爷爷说的话,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个炕炕馍,他们的炕炕馍好吃量足,很快就打开了销路,而且大多是老顾客。
一年能挣多少钱,况久义说也没有算过,但每年能存下10来万元。现在他们在石泉县城买了大房子,两个女儿也一直带在自己身边,虽然苦点累点,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汉阴炕炕馍,是陕南汉阴县民间的一种特产小吃,起源于宋朝,流传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圆形似满月,叫作圆炕炕馍,碗口大小,边厚中薄;长形似神牌,叫做长炕炕馍。汉阴炕炕馍色泽金黄,酥脆香甜,芝麻香浓,营养丰富,不干不硬,不顽不软,脆酥喷香,携带方便,老少皆宜。汉阴炕炕馍又叫芝麻酥饼,属于芝麻酥饼中的稀有珍品。
关于汉阴炕炕馍的起源民间是这样说的,明成化年间由关中三原县迁汉阴西坛的温氏,善作面食,有一年要送子赴京赶考,为备干粮发面烙馍,温母忙得团团转。一不小心,将合面案上的菜油碗弄翻,油浸入了面团中,她索性把油浸的面团揉好放在一边,重新和面发面。待面发好,准备炕馍时,她无意中将油浸面掺合在一起,擀成一个个薄饼,面上撒些芝麻、五香粉、盐面,放在平底锅中炕。不料炕好的饼,竟与烙饼、烧饼口感不同,香酥诱人,带往京城,尽管路途遥远,需时两三月,不仅没有坏,还让同科学子品尝后赞不绝口。温子金榜题名,荣归故里,便命名此饼为炕炕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