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搏:水火对决到零时

2017-01-13 16:56:12 来源:陕西日报
  深冬的延安之夜,气温已急速下跌至零下十二三度。可在火场,即便在百米开外,热浪滚烫,扑面而来,至少也有五六十度。热与冷,就这样严峻地对峙着;水与火,就这样混沌地胶着着。直到1月5日零时38分,现场火患基本得到控制,指挥部命令攻坚组发起最后的决战冲刺。
 
原标题:新年第一搏:水火对决到零时
 
  ——延安消防支队“1·4”爆炸事故现场灭火抢险记
 
  常言说,“安全工作大于天”。此言不谬,还有什么事情比天大呢?
 
  2017年1月4日18时47分,延安市宝塔区某石化公司,就将天给戳了个窟窿——一座蒸馏装置爆炸起火。火势凶猛,直冲天空40多米;油品喷溅,顺地游走,成了奔窜流动的火龙。邻近燃爆点,大大小小,共有26个轻质油品储罐,2300立方米的石油液化气和轻烃。火势蔓延,倘或引发连环爆炸,这个企业必将夷平化为乌有,周边上万村民的生命财产,都将受到严重威胁。
 
  119——要要救!现实没有天兵天将,危难之际,人们已经习惯望眼欲穿,渴盼生命的保护神——枕戈待旦的人民消防兵。
 
  “天”欲倾,赖以拄其间!
 
  出动:正当烈火焚心时
 
  特勤、宝塔、延长、宜川4个公安消防中队,已经分别出发,而南泥湾、川口两个距离较近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已经相继抵达。屈指一算,196个指战员,29辆消防车……他为他的队伍扫灭魔焰魅火的战斗而揪心,同时也为他的战友们的安全捏着一把汗……
 
  “焦灼”这个词儿,还有一种通俗易懂生活化的释义:火烧火燎。这种情状对于有过消防兵经历,或者多少接触过消防兵生活的人,立即就会引发一些触手可及的细节联想——警铃一响,即使你在睡觉,当即撕破梦乡,一个鲤鱼打挺滚将下床,边跑边穿衣裳;如果你在吃饭,即使饥肠辘辘还没吃上一口,马上饭碗一推,跑步奔向车库,火速赶往现场。总之是要抢——争分夺秒。
 
  这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也是他们日常操练的基本内容,似乎司空见惯,已经程式化和模式化。然而,他们还是难免“焦灼”,尽管他们的表情似乎平静,尽管他们有条不紊,紧张而有秩序,“焦灼”如火,仍然纠结着他们的心情。不管是普通一兵战斗员,还是支队和中队领导,毕竟,使命在肩,救火如救命与救命如救火,在他们的词典里,几乎就是同一回事。
 
  支队长薛辉,他“焦灼”的是现场火势的现状扩展与遏制,虽然他和政委王为远都是上任不久、消防支队的军政主官,但对于石化炼油企业装置起火爆炸的危险并不陌生。接警之后,按照灭火救援紧急处置预案,他们党委成员即刻碰头,分工政委和副政委留守支队指挥中心坐镇指挥,他则带领部队,急赴一线指挥战斗。
 
  政委王为远也很“焦灼”,特勤、宝塔、延长、宜川4个公安消防中队,已经分别出发,而南泥湾、川口两个距离较近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已经相继抵达。屈指一算,196个指战员,29辆消防车……他为他的队伍扫灭魔焰魅火的战斗而揪心,同时也为他的战友们的安全捏着一把汗……
 
  何止于他。“我把我的兵带出去,既要完成任务,把火扑灭;还要一个不少,不伤不亡,完完整整全部带回来!”如此“焦灼”纠结的话,曾经以不同表达方式,出现在不同场合的特勤中队队长张武良、宝塔中队中队长廖鑫以及几个参战基层单位领导的口中。
 
  其实,即使闻讯火速赶往火场指挥灭火战斗的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的领导,何尝不是如此。他们“焦灼”纠结的是群众的安危,伤亡情况,损失情况,环境危害,责任担当,负面影响……
 
  总之,心如火焚。火在火场,也燃烧在他们心上。
 
  对峙:靠心凝聚建奇功
 
  至此,激战6个多小时的灭火战斗,以彻底扫除火患和全员安全无恙的战绩,圆满结束,凯旋而归。新春之际,这无疑是延安消防官兵献给革命圣地人民的一份真情大礼,是新年开局的第一胜仗。不过,我们还是真诚地希望,衷心地祈愿平安,但愿这是2017年乃至今后许多年,他们唯一与灾祸短兵相接的一仗。
 
  深冬之夜的延安,气温已急速下跌至零下十二三度;可在火场,即便在百米开外,热浪滚烫,扑面而来,至少也有五六十度。
 
  热与冷,就这样严峻地对峙着;水与火,就这样混沌地胶着着。不言而喻,在它们的背后,还蛰伏着诸如进与退、成与败、荣与辱、生与死……
 
  相继进入火场的消防官兵,就是进入了战场。五个组按照灭火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薛辉支队长的指令,立即进入各自的位置。副支队长赵金山、常翔宇,参谋长倪凤金,政治处主任赵伟鼎,防火处处长王艳鑫也随警出动,相继到达灭火前沿。支队参谋长倪凤金亲率侦查组进入火场实地侦查。警戒组设立观察哨,很快搜索发现了一名受伤职工,同时紧急疏散了周边200多名村民。通讯照明和后勤保障组,也都各司其职,全身心投入了战斗。灭火攻坚组是降伏火魔的主力军,分别由特勤和宝塔几个中队兵力组成。他们分别从不同方向出枪,一方面,对着火装置以及紧邻储罐实施冷却,另一方面,又密切注视和着力截断地面不断蔓延扩展的流淌火……
 
  时间在紧张而不忙乱地鏖战中飞快逝去,官兵们持续激战,有的没有来得及吃晚饭,以至于空腹坚持着战斗。从傍晚时分到凌晨子时,他们互相配合,有机协同,像演奏一曲激烈壮阔的交响曲,分析精准,决策果断,战术得当,措施有力,落实到位,相互间的默契,如果允许比喻,就是天衣无缝;如果可以夸张,那就是,动作协调,简直像一个人。
 
  灭火战斗,最担心的莫过于水源不足。如同打仗,队伍发起冲锋,突然却发现弹尽粮绝,那后果可想而知。但这次灭火,他们很快找到了充足的水源——企业的消防水池,这就给战胜火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这般粗线条地描述火场战斗,仅仅是外在有形的反映。我们不妨听听战士们的心声。他们说,我们之所以敢打、敢冲,无所畏惧,因为各级领导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的定心丸——而且在最危险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大喊一声“闪开,让我来!”或者是把危险挡在他们前面,把我们护在他们身后……
 
  有一句网络箴言如是说,“人聚在一起叫聚会,心聚在一起叫团队”。官兵平等,同甘共苦;官兵同心,心心相印。干部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关键时刻,冲锋陷阵,跑在前头。这样的队伍,或者叫团队,无可置疑,攻无不克,无往不胜!
 
  延安消防支队得天时地缘之利,承革命传统红色基因,不正是这样一支人民信得过的“心的团队”?
 
  那时,已经是1月5日零时38分,现场火患基本得到控制,全勤指挥部下令,利用移动水炮,采取水流切割法,对着火部位余火实施彻底扫除;接着,在对泄漏装置持续冷却之后,指挥部命令攻坚组,发起最后的决战冲刺——即对随时都可能复燃和闪爆的漏洞,实施堵漏。
 
  面对高温、高压、高危的环境,要在光线灰暗中谨慎操作,不敢有任何一点金属碰撞和一丝一毫闪失的高难度堵漏任务,居然在宝塔中队中队长廖鑫的精心操作下,干净利索,一次性大功告成。
 
  至此,激战6个多小时的灭火战斗,以彻底扫除火患和全员安全无恙的战绩,圆满结束,凯旋而归。
 
  新春之际,这无疑是延安消防官兵献给革命圣地人民的一份真情大礼,是新年开局的第一胜仗。不过,我们还是真诚地希望,衷心地祈愿平安,但愿这是2017年乃至今后许多年,他们唯一与灾祸短兵相接的一仗。
 
  沉静:心若兰香战士情
 
  不知不觉,又把话题转到了1月4日晚上的灭火战斗。他们说,在完成任务、集合队伍清点人数之后,支队长一句“同志们辛苦了”的问候与关切,让寒夜中的他们顿时真切地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尤其是,领导要求大家归去之后抓紧洗澡,然后安排大家统一宵夜,去吃火锅——这些话,犹如一团火焰,非常激情地在大家的心头,灼热地滚动着……
 
  延安这次爆炸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即1月6日,笔者走进了延安消防支队。适逢省消防总队领导在此年度考核,我们的采访,便主要接触了一些参加灭火战斗的中队领导和战士。
 
  激战之后的军营,呈现出原本的生活常态,不管是他们的生活秩序、表情神态还是精神状态,都叫人想起两个字:沉静。
 
  如水的沉静,心态的安澹。这简直与生龙活虎、阳刚壮伟的军营氛围不相协调。这些身着威武军装、而又静若处子的90后青春的身影,又让人想起这样的两句诗来:似水柔情足可道,堂堂铁打是英雄。
 
  显然,英雄气概绝不等同粗鄙、野蛮、骄横和颟顸。或许,更多是一种内秀灵性和深情气韵。我们问一位年仅20岁的战士,假如,你在灭火救援现场看到遇难者的遗体,你可曾害怕?
 
  他抬眼望着我们,大概感到不可思议。稍顷,他摇摇头,细声慢气地说,没有,不是害怕,是难过。
 
  这样的回答,不惊不乍,轮到让我们愕然吃惊。
 
  他接着说,虽然我们在灭火救援中,难免碰到有人遇难,但说真的,很不忍心看到任何一个生命离我们远去。
 
  这样的话,也真的让我们为之感动。真爱里没有恐惧,我们的战士,正是这样有情有义有大爱的人啊!
 
  还有一个战士,给我们转述了别人讲述的一个故事。他说去年他在南京士官学校上学,一位来自天津的消防兵说,“8·12”爆炸时,他是一个驾驶员,是第二批进入火场的,第一批进入火场的(消防兵)都没有出得来。后来群众赶来看望和慰问他们,送吃的喝的,食品水果,什么都有。他们都不敢收,当时,一个年轻女人一直敲他的车窗,哭着说,你们一定要收下、收下,因为我的弟弟也是消防兵,他已经走了……
 
  这个天津消防兵,说到这里,他就哭了。他们班70多个学员,也全都哭了。
 
  春节在即,我们想把话题谈得轻松一点,问他们过节都有什么愿望。一个战士说,他希望工资下来,多给家里寄一点钱。另一个战士说,他希望春节少放鞭炮,这样会少发火灾,对空气也好。还有一个战士说,他是家里的长子,母亲没工作,妹妹还上学,而父亲患了糖尿病,要经常去透析。他希望父亲的病能好一些……
 
  他们因质朴而真实。有诗为证:频传天地心,岂论高格调,幽香寄深情,洁身非自好。他们,不是超人和网游中无所不能的钢铁侠,跟我们一样,也是凡胎肉身的普通人。在回答过年不回家会不会想家时,他们大都摇摇头说:已经习惯。还有的说,部队很关心他们,各方面都照顾得挺好。
 
  说着,不知不觉,又把话题转到了1月4日晚上的灭会战斗。他们说,在完成任务、集合队伍清点人数之后,支队长一句“同志们辛苦了”的问候与关切,让寒夜中的他们顿时真切地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尤其是,领导要求大家归去之后抓紧洗澡,然后安排大家统一宵夜,去吃火锅——这些话,犹如一团火焰,非常激情地在大家的心头,灼热地滚动着……
 
  我们很想知道,这火,究竟是指什么?
 
  是永不熄灭的青春之火,还是薪火相传的革命理想、信念之火?不管怎样,应该说,他们也是火。青春岁月,激情燃烧,无愧于能量满满的消防铁军,文明之师,圣地之星。如灯之火,烛照黑夜,报告黎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