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歌舞剧院《大梦敦煌》德国巡演惊艳欧洲

2017-02-06 10:44:03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杜杰 通讯员 葛锋 )1月9日15时,中国优秀歌舞剧目《大梦敦煌》德国巡演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市委宣传部召开。
  
  爱情是人类艺术永恒的主题。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样,东方的“莫高和月牙”的爱情传说同样凄楚动人。来自中国兰州歌舞剧院的舞剧《大梦敦煌》,就讲述了一个感人泣下的爱情故事:女扮男装的少年将军月牙爱上了来自中原的画师莫高,但遭到了大将军的反对。月牙为保护莫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化为月牙泉;莫高以泉润笔,完成了艺术绝唱。
 
  事实上,舞剧《大梦敦煌》不仅在展示一段优美的爱情传说,它也在展示中国舞台艺术在21世纪的卓越成就。就像音乐剧《狮子王》以及《猫》在展示美国演艺水平一样。
  
  舞剧《大梦敦煌》中两个主角的名字——莫高和月牙,就取自古老丝绸之路重镇敦煌的两处名胜——艺术宝窟莫高窟和名泉月牙泉。在剧中,那整幅千佛洞窟的布景悬垂下来,歌伶艺伎、画匠石工、贩夫走卒、云游行僧、嬉戏稚童,完全复活了一千多年前的敦煌市井风情……
  
  《大梦敦煌》首演以来已在中国50多个城市和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演出1100多场,囊括了“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荷花奖”等国家大奖,并赢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荣誉,成为了中国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18台剧目之一,获得了 “西部艺术第一品牌”、“可移动的敦煌”的美誉。
  
  《大梦敦煌》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含量和中国精神风貌无与伦比,这使得世界各国演出商爱不释手,尽管这台舞剧是“庞然大物”——有超过100人的演出队伍、有满满三个集装箱的道具,但最终,中国舞剧《大梦敦煌》在实现着在世界各国的巡回演出。
  长期以来,兰州的艺术家们一直把创作的目光定位于“做西部文章”,以甘肃辉煌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创作元素。如今,《大梦敦煌》已经成为兰州艺术家奉献给世界各国观众的最好礼物。在创作之初,《大梦敦煌》剧组就采用了主创人员与创作题材的“强强联合”制作模式,采用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这使得该剧创排成本高达600万元人民币。至今,该剧的演出收入已超过亿元,已经成为中国演艺产品“多演出、多产出”的典范。
  
  舞剧《大梦敦煌》的整场演出,舞台布景气势宏大,演员服装精美绝伦,背景音乐古朴典雅,舞蹈编排独具匠心。无论是演员的衣着打扮还是群舞,均体现出明显的中国西部特征。筝、埙、琵琶、箫管等中国传统乐器加入到管弦乐中,进一步烘托出辽阔、雄浑、粗犷、苍凉的主题音乐。男女主人公的独舞与双人舞或豪放、或缠绵,引人入胜。而敦煌壁画的辉煌展现与全体演员的谢幕,成了整场演出的高潮。
  近年来,中德文化交流非常紧密,中德两国旅游观光客也通常会把对方列为旅游目的地。在德国,越来越多的民众热衷于学习中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已经形成一种流行趋势。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家喻户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丝绸之路”更是受到世界的关注。事实上,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
  
  普通德国人对敦煌这个地名衍生的文化可能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德国的学术界就不一样了。出生在德国的小城米海的著名画家格伦威德尔,就是国际公认的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所以,这也是“东方文化”与“敦煌文化”在欧洲是同一个概念的原因。从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李希霍芬,到敦煌学先驱格伦威德尔,让我们记住这些致力于中德文化交流的前辈先贤。
  在100多年前,德意志民族可以诞生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研究先驱;如今,相信更多的德国人一定会对来自中国的舞剧《大梦敦煌》产生浓厚兴趣。因为2017年1月8日至2月24日,来自中国兰州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将把一台美妙的舞剧《大梦敦煌》带到德国的汉堡、不莱梅、勒沃库森、林根、汉诺威、沃尔姆斯、维腾、罗森海姆、法兰克福、吕登赛尔德等10座城市进行为期48天22场的巡回演出,1月10日将在汉堡隆重首演。拥有110位演职人员强大阵容的《大梦敦煌》团队赴德巡演,已经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大力资助,届时,德国的普通观众不用到遥远的东方去,也一样能了解到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
  
  另悉,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中国文化部已制定“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这次《大梦敦煌》成功巡演,定能让欧洲惊艳、让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西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