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我回到了阔别半年的家乡——略阳县白雀寺镇蒿坝村,半年的时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仿古的凉亭、别致的活动广场、恢弘的农耕及红色文化墙、即将竣工的移民安置点、绵延的通村绿化大道,使烟雨朦胧的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庄变得焕然一新,移风易俗更是让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去年听说南寨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宴席进行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春节回乡,听说去年10月,白雀寺镇试点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我们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出台了村里的“八项规定”,开始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
正好,春节期间邻居哥哥娶媳妇,可以让我对村里的红白喜事办理情况有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
正月初三,天气晴朗。一大早上邻居王亮哥哥家里就人声鼎沸、喜气洋洋,乡亲们都聚集在王亮家里帮忙,院子里大圆桌上摆满了瓜子花生果糖,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中央有八项规定,现在村子里也有“八项规定”。我向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会长王存礼详细了解了村里的“八项规定”,王会长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这些都有章程,规定很详细。”“可不是。”一旁帮忙摘菜的李婶先插上了话,“我这个后悔的呀,去年我家儿子娶媳妇,彩礼咱就不提,光摆流水席就花了近五万元,比阔气讲排场穷讲究,现在可好了,村里不让大吃大喝,办个酒席能省下不少钱哩。”李婶推推正在忙活的王婶说:“你家今天办喜事,你最有发言权,快说说。”王婶指着自家门口的院子说道:“我家办喜事就在这院子里摆上十桌,四菜一汤管饱,买菜买糖加起来也就花了五千元。”陈克强忍不住插话:“这规定我们都支持!以前都是流水席,摆个三四天,大家嘴上不说,但是主家累,我们帮忙的也累。”这几年,婚丧嫁娶、建新房、小孩满月、高考升学,啥都请客,礼金越来越高,挣点钱基本上都送了人情了,手头是越来越紧了。“原来一家红白事,几乎全镇都随礼。”村干部龚志国说,全镇好几千人,谁家办事,只要是认识的不管熟不熟全都去请。自从村里在上级指导下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探索制定了办理红白喜事的章程,一股新风袭来,乡亲们再也不用愁了。
王会长随后给我说了村里的“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婚庆贺礼一律不超过100元,倡导不请客,不举办答谢宴,对本村乡邻一律不准宴请;外来吊唁亲属、友人、乡亲帮忙者,一律便饭招待;不提倡小孩满月、高考升学、当兵请客,确需举办不能超5桌……
邻居王亮哥哥家里的喜事办得简单喜庆,中午迎来新娘,前来帮忙的乡亲和亲友们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四菜一汤的饭,然后邻里们帮忙洗碗筷还桌凳,不到五点就结束了,真是省心又省事。
王会长坦承,开始时个别村民也难接受,有的村民觉得实行新规定会吃亏、自己以前送的礼钱都白送了;有的村民觉得太简易,会被人笑话。理事会就上门做思想工作,在指导办理了几次红白喜事后,村民们都逐渐接受了。移风易俗的好处大伙看在眼里,村民们表示,虽然贺礼收得少了但是花费也降下去了,再也不用为办酒席忙得腰酸背痛了,手头也不再紧巴巴的了,不用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新风气也在村里广为流传,村里的变化实在是让人感到欣慰。(供稿人:省监察厅 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