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 今年春节从四川老家返西安途经安康时,随行老乡希望我带他们顺道去汉阴县“凤堰古梯田”参观。自2012年首次参与策划、宣传凤堰古梯田以来,我曾无数次带队或随行前往该地,既是春节闲暇之时便欣然陪同老乡们再次前往凤堰。
汽车沿着汉(阴)漩(涡)公路盘旋着向凤凰山顶吃力而上。虽是隆冬时节,沿途宽阔的公路、整洁的民宅、醒目的标识、浓密的植被……让这处秦巴深山平添几分妩媚,还未到达凤堰古梯田核心地带,同车老乡早已一路不断发出“真美”的惊叹。
前往凤堰需要三四十分钟的车程翻越凤凰山,我在副驾驶位置上成了理所当然的“导游”。从汉阴漩涡镇的地域、凤堰梯田的历史到移民生态博物馆建设、文物引领精准扶贫,从凤堰特殊地理、气象和环境到梯田的形成、变迁和发展……说话间汽车来到凤凰山顶,映入眼帘的是凤堰云雾飘浮、梯田层叠的田原景象。
我们或驾车前行或漫步乡间、或登高望远或与群众闲聊,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在“吴家花屋”前寻找主人发展的足迹、感叹人世沧桑,在“冯家堡子”里追忆主人创业的艰辛、领略人生滋味,在“太平寨”铭记历史文化、感受民俗风情。这里是秦巴山腹地又是人间仙地,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三秦儿女的奋斗历史,在这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发展变迁。
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省文物局选派的工作组在此发现大面积古梯田,保留有10余处清代古民居、古寨堡等与梯田密切相关的文物建筑,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创新性地指导汉阴县建设全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文物引领精准扶贫的“凤堰经验”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广泛关注。
省文物局把漩涡镇作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和文物扶贫联系点,提出“以当地特有移民文化为支撑、以古梯田文物景观为亮点、以筹建移民生态博物馆为平台”,打造我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整体带动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俗资源、农业资源等综合开发,带动汉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景区的快速发展带动核心区域6个行政村近万人口走上致富之路,其中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0亿元,已有4家企业共投资3.1亿元的项目落地建设、另有2家企业共签约7.3亿元的项目正在筹建中,农家乐发展到60余家;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5年的9273元,3年人均收入增长3165元,增幅51.81%。
作为全国首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被评为“全国水利风景示范区”“中国美丽田园”,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汉阴作为农业县依托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旅游人气,大力推广“文物+生态+旅游”相融合的发展方式,四季“文物生态旅游”已成为全省新的特色旅游品牌。
省文物局在总结“凤堰经验”的基础上将积极推动宜君县旱原梯田等一批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韩城市党家村、宁强县青木川镇、洋县朱鹮保护基地、铜川陈炉窑等更多文物生态村庄也将从“凤堰模式”中借鉴经验——文物引领精准扶贫将推动全省多地旅游经济、文化产业实现华丽转身。(供稿人:省文物局 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