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贺岁春来到 移民搬迁奔小康

2017-03-15 14:15:24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来临,万象更新,在外打拼的人们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回归故土,和亲友共庆佳节。我也是众多归乡人中的一个。我的家乡在汉中市洋县,相比于那些从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城市辗转回家的人来说,我离家乡的距离近,时间也短,但我同他们一样感受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亲访友时,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家乡的变化。他们都说家乡最大的变化就是公路变得宽阔了,高楼越来越多了,汽车开始家庭化了,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以前回家过年的路似乎又远又长,记忆当中满是几天几夜绿皮火车,抑或是翻越秦岭的盘山公路。而今,高速公路贯通四面八方,农村公路通村达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外地开车回家过年,2017年底,西成高铁将正式运营,远在他乡奋斗的游子们又多了一条回家的捷径。家乡的“家”从一排排土房子,变成砖瓦房,又变成了一栋栋小楼。生活在深山里的居民,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影响下,住进了干净敞亮的移民搬迁房,不用再担心自然灾害等诸多安全隐患。当汽车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时,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以前腊月里,街上到处都是自行车和摩托车,要想进城置办齐全年货至少得跑动两次。如今,只见县城里到处跑着的都是汽车,后备箱的空间节省下了人们来回奔波的时间。而我听到更多的是,很多人都在讨论春节期间载着家人去哪里旅游。欢度春节的方式不仅仅是待在家里小聚,而是举家外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我最关心的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什么,其实就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衣食住行就是最基本的生活。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家乡人民的居住问题,我关注最多的就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陕南地区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多年来使群众遭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此,省政府在2010年5月启动了为期十年的陕南移民工程,计划完成240万人的移民搬迁工作,超过三峡搬迁的150万人规模。今年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施的第七个年头,在经历了大量准备和投入之后,搬迁户逐渐体会到了这项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当前搬迁工作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们身边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移民安置楼就是最好的见证,在摆脱掉“穷山恶水”的艰苦环境之后,人们趁着改革的东风,搭上了奔小康的“便车”。
 
  这个浩大的工程给山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是我尤为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访了几个移民搬迁小区。春节期间的小区热闹非凡,在外打工的人们在新房和家人团聚,大人们带着小孩在小区里的健身区玩耍。走访过程中我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年轻人的感触,他们觉得搬到移民安置房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生活状态,屋子虽然不一定有山里的房子大,但是敞亮,水、气一应俱全,进城办事也方便,孩子能上城里的学校,生了病也能享受到好的医疗资源。年轻人长期在外务工,家人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牵挂,相比于生活在山区,时刻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生活在移民安置点能让在外的人放心。另一方面,我也听到了在山区生活习惯了的老人们的心声,突然离开围绕土地生活的日子多少让他们有些不习惯,他们大都还在适应当前的生活。好在,现在农村公路发达了,他们也能时不时地回山区老家转转,带点自己种的蔬菜,回味大山深处的味道。透过这两种声音,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移民搬迁工程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这个大工程背后,还有教育、养老、医疗等配套工程需要跟进,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心声是促进公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最强力量,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每个公务人员工作的目标。春节回乡的种种见闻,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于民生工程的重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作为民政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事去做,人民的需求不止,我们的工作不息。(供稿人:省民政厅 赵怀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