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面子”更靓“里子”更美—甘肃宁县美丽家园建设工作纪实

2017-05-04 19:00:5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讯(帅华锋 刘恒 通讯员 张建林 尚晓伟)烂漫春日,走进宁县城乡,一个个“生活宜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犹如一颗颗镶嵌在宁州大地上的珍珠,一系列建设举措的深入实施,让一座座乡村变得美丽如画┄┄今年以来,宁县把美丽家园建设列为全县“二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以环境整治、产业培育、民风养成为重点,坚持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原则,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突出“美丽”,全员整治环境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发展,从上到下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群众也迫切渴望有干净、靓丽的人居环境。为此,今年我们必须创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促使城乡面貌大改善、大变化,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宁县。”宁县县委书记侯昌明在全县美丽家园建设动员会上明确提出。

       宁县把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作为美丽家园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乡镇接口、村庄接口和重要路口,确定26个关键部位,以关键部位的清脏、治乱、治污为突破口,综合采用清、除、改、建等有效方式进行整治,带动沿线全面开花。重点实施“三清五治三化” 和“两建一拆七设” 两项行动,做到不留死角、不漏盲区。着眼构建“一路一景、四季有青,自然错落、视野绿色”的生态景观线,疏松和修整公路两侧绿化带,努力把重点片带和路段打造成“花的世界、绿的海洋”。借鉴徽派“白墙灰瓦红腰带”建筑风格,采用乡土化、生态化、立体化办法,对沿线民居进行改造。
       目前,全县共清理垃圾60.4吨、拆除危旧土墙4360米、修建仿古墙56公里、改建垃圾填埋场82个;修整和刷白行道树15.8万株,补植11.5万株;整建农户门前花畦2400多户,完成海棠等各类花卉栽植22公里;改造民居860户,涂白墙面10.2万平方米。
        突出“做强”,大力培育产业
        盘克镇街西村的陈永锋,这些年从事牲畜贩运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在镇政府、县扶贫办的帮助下,通过个人出资、贷款扶持、政府配套,投资100多万元利用村里的废弃窑洞,养起了110多头毛驴,后半年就可以全部出栏,预计净利润能达20多万。
        产业培育是美丽家园建设大行动的核心。宁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继续把苹果、苗林、瓜菜和草畜四大特色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引擎。大力做强苹果首位产业,主推“海升模式”,狠抓平子—良平合作模式、中村海升模式2个万亩基地,北川千亩苹果育苗、太昌千亩大户带动模式等4个示范园和平子、春荣等4个500亩现代模式示范点建设;不断壮大苗林新兴产业,重点加强和盛西刘、春荣古城2个万亩和春荣石鼓、早胜西头等7个千亩示范点建设;全面巩固瓜菜传统产业,努力建设焦村千亩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南义千亩设施瓜菜、长庆桥野王川500亩设施瓜菜示范点建设,高标准建设早胜塬万亩和瓦斜千亩高原夏菜示范点建设;做大做强“宁州肉羊”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研究制定饲喂标准,持续推进“30+1”养殖模式。
        据悉,全县目前新栽苹果2万亩,管护果园6万亩;新建设施瓜菜基地5500亩,设施瓜菜收入600万元;荒山造林10.8万亩,苗林结合培育15.6万亩;发展梅花鹿、土鸡等特色养殖场25个。
         突出“引导”,注重民风养成
        以注重民风养成为主题的美丽家园建设,对于顺应农民期盼,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农民实现全面小康,养成良好美德、过上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宁县狠抓群众卫生习惯的养成和群众教育工作,广泛开展“我为美丽家园做贡献”和“感恩教育”两个主题教育活动,创新开展“一日四问”(一问个人卫生讲究,二问家庭内外整理,三问房前屋后清扫,四问公共设施爱护)活动,规范制定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盘克、焦村等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开展文明礼仪培训、群众性文化活动,使载体更多、更有效果。宣传部、妇联、团委等部门联合作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 “宁县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活动和勇做“绿色卫士”实践活动,形成了全民联动、人人参与、同向发力的美丽家园共建机制。
       目前,全县共完善村规民约86个行政村,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46场(次),印发相关宣传资料5.2万份(册),发送手机短信10万条,评选卫生清洁户540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