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讯(帅华锋 李海瑞 通讯员 袁应泽)近年来,甘肃庆阳市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大地增绿与农民增收双赢,把林业产业发展与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相结合,把产业培育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将产业规划向贫困区域倾斜,工程实施向贫困户安排,苗木采用优先贫困户,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的新路子。
地处子午岭林缘区的宁县盘克镇,林业产业发展迅速,许多农户依托技术和资源优势走上了致富之路。界村村民王真患有心脏病,一家4口靠着妻子打零工和几亩地的微薄收入,生活非常拮据。看着附近的村民发展苗林产业,日子越过越好,他也在2011年栽了4亩苹果树,去年收入5000多元,而2013年育的3亩青槐苗,今年也卖了2万多元,可观的收益让他决定将家里的12亩山地全部定植成青槐。同村的村民王永宁也在2013年栽种了11亩樟子松,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苗木长势非常好,今年间挖销售5000余株,获利1.6万元。
宁县盘克镇界村采取农户自愿,大户承包、合作社引领等形式,把苗林产业作为头号产业来抓,全村育苗总户数达260多户,其中贫困户83户,培育各类苗木870多亩,直接经济效益达50多万元。为了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宁县盘克镇依托国营罗山府林场技术优势,组织附近农民积极参与在林场基地育苗,不仅学到了育苗技术,每天还可以收入120多元劳务费。村民李文科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林场干活,自己不仅学习了一些技术,而且在家里育了一些苗,一亩地每年可收入4000-5000元,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目前,庆阳市优先向591个贫困村倾斜安排苗林结合培育,采取以奖代补全面落实林业财政贷款贴息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种植苗木和发展经济林产业。2017年,全市有22.3万农户自主参与,在贫困县区完成营造林42万亩,新增林果面积8万亩、提质增效面积5万亩,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典型8个,聘用贫困户生态护林员1612人,培育优质苗木3.5万亩,培训林农6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