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魔芋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12-22 10:41:49 来源:西部决策网
  魔芋,古称“蒟蒻”(juruo),中药名:蛇六谷。属天兰星科多年生草本生植物。魔芋的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英文缩写为KGM),葡甘露聚糖是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上品,至今还无法人工合成。现代营养学研究:魔芋葡甘聚糖作为纤维素,有人类“第七营养素”之称,被西方发达国家誉为东方魔力产品。

  魔芋是亚洲特有农产品。魔芋适合生长在年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700~1600mm、海拔600~1200m、年积温4000~4500℃、无霜期不低于230天的自然环境中。近些年,尽管有不少欧洲发达国家从我国和日本引种魔芋,试种了几年均无成功建树;国内农业科技最发达的山东省,在大棚中仿生态环境试验了几年,也毫无捷获。陕西省秦巴丘陵山区自然生态优良,是地球上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四种国宝级动物的唯一栖息地,有"国宝天堂"之称,被行业专家称之为国内最适合魔芋生长的地方!

  魔芋药食同源。常吃魔芋食品,对人体便秘、糖尿病、肥胖,肠、胃癌变和高血脂等症状有神奇的平抑和理疗效果。魔芋生长忌化肥、避农药是现代农业难寻觅的绿色农作物;是人类当今大健康产业需求非常迫切的天然食材和健康功能食药原料;魔芋资源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全球十大保健食品之一。

  魔芋是陕南特色农作物。魔芋生长的地区普遍存有三大特点:一是经济不发达,贫困人口集中;二是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不畅;三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品档次低,特色产业成长慢。早在2000年5月20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在深圳为广大魔芋科技工作者亲笔提词、写下了“发展魔芋产业,促进西部开发”的寄托;党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告建设“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国人民朝着精准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新形势下、我们党又勇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全力下功夫发展实体经济。广大魔芋产业战线上的全体工作者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克难攻坚,追赶超越的历史使命!

  据国内专家机构权威统计:近三年来,全球魔芋精粉产量一直徘徊在2.0~3.0万吨之间,我国虽然是魔芋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但不是魔芋产业科技强国和应用消费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魔芋健康知识的普及,魔芋这一我国独具优势的农业特色资源,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据行业资深专家分析,未来五年,国内每年将有0.5~1.0万吨魔芋粉市场的新增需求,魔芋产业发展前景喜人。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魔芋产业发展的历程,前期、虽然我们有两千余年的魔芋资源利用历史,并在中医、中药典籍中载述在册,但魔芋利用一直自给自足,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唐朝中期(公元750年左右),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僧人将魔芋种带回国内一千多年来,魔芋一直是日本庙宇僧侣和宫廷高官风雅食用的圣食。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对魔芋的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直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日本仍是国际上研究、利用魔芋食品水平最高的国家,日本厚生省立法规定所有幼稚园的儿童每天餐食中必须有魔芋食材。日本把魔芋资源纳入了国家战略储备,由日本魔芋协会,负责国库魔芋粉资源的储、释,用来维护国内魔芋产业安全和物价波动的控制,日本魔芋协会还代表国家制定出了苛刻的魔芋粉进出囗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保护国内产业、防止市场风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因强台风致使日本魔芋产地几乎绝收,被迫到中国抢购魔芋干角,从而引起我国外贸和供销社系统的关注,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供销社花巨资30万元人民币引进了第一台日本产魔芋精粉机。八十年代中叶,贵州省魔芋加工企业花巨资近3000余万元全套引进了一套重油为烘干热源介质的现代化魔芋烘烤生产线;1997年西南农大刘蓓英教授引领成立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翻开了我国魔芋产业发展新篇章。随后四川航天的科技工作者开发出国内独居优势的魔芋加工设备,近十年来,在广大魔芋科技工作者和众多魔芋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魔芋产业的精深加工和应用研究有了大踏步的前进。新时代,围绕魔芋全产业链的开发、共享价值链的建立、市场供应链的完善,政、产、学、研科学工作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别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高瞻远瞩,敏锐地将魔芋产业化开发列入全省克难攻坚、追赶超越的突破产业,全面地激活了陕西魔芋做强胜出走出国门、冲向全球的发展原动力。

  陕西省陕南三地市约有魔芋适生种植面积230万亩,占全国适种总面积660万亩的三分之一。汉中市具有全国最大的机烘鲜魔芋加工能力和陕南三市最大的种植面积,安康市有全国最强的魔芋健康即食食品生产集群和魔芋特色经济持续发展的经验,商洛市奋起直追,发展趋势锐不可当。经历了近三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调整,陕西省省商品芋收购价从2015年每公斤不到2元,2016年平均每公斤达到3.6元,2017年冲到了历史新高每公斤6元以上;与此同时,小于500g的种芋采购价,来年将达商品芋价格的1.5~2.0倍。按照陕南自然资源禀赋,全省发展魔芋魔芋产业将长期带动三市30余万户、100~120万贫困人口持续受益脱贫。魔芋产业将在精准扶贫中的带动绩效完胜于其他种、养植业,这一产业发展的强势至少持续五年以上。因此、可以毫无悬念地说:魔芋种植是陕南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项选择!

  多年来、困扰陕西省魔芋产业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种芋繁育慢,不可远距离调运,且不能碰撞伤皮,要像拿鸡蛋一样护好魔芋种;二是需要做好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的预防,需要攻克一旦得病,病株的快速处置办法,农技服务要跟上;三是魔芋种植谨防好大喜功,一哄而上,必须脚踏实地,学懂掌握种植技术后而动,常态下魔芋种植地还需三年一倒茬,种植风险高。主观因素方面是三个“切忌”:一是切忌急躁。切忌盲目大面积种植,魔芋种植适合千家万户分散式发展,房前屋后小面积分种,种一年掌握技术后梯阶递增式的种植发展模式;二是"切忌"行政推动诸侯式经济发展模式。如A县长期发展魔芋,成就突出,B县跟着学,C县、D县、E、F县情形差不多,全市评比产业做什么,就效仿前者低水平重复立项,如此形成收魔芋时只怕魔芋收的少,竞相涨价争资源;销售魔芋粉时,争相降价抢用户,产业发展坠入巨大的剪刀差,浪费资源,自废武功!三是"忌产业发展无序、无规划"。表现在多头乱布局,分散无重点,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排排坐、吃果果,离的近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扰乱产业链,盲目发展。本人认为陕西魔芋产业发展必须做好省级顶层设计,由具有活力的省属国有资本竖旗借势进入,整合魔芋资源,实现全省魔芋产业共商、共建、共享集约化高效发展。

  发展魔芋产地初加工是魔芋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魔芋产品生产企业持续健康生存的关键。魔芋产地初加工具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一是保证原料质量,避免远距离运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同时大大减轻运输压力和生产成本;二是能生有效解魔芋卖难买难问题,稳定和提高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三是大量吸收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有效延长当地的农业产业链,把产品优势变为产业化优势和经济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加工鲜魔芋大小不分,加工工艺方法原始落后,魔芋烘干时间沉长,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二氧化硫护色,严重与国家食品安全政策相抵触,单台魔芋初加工设备生产能力小,魔芋收、挖时间集中,加工不及时,库存腐烂,增加生产成本,浪费资源。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另一家象陕西锦泰魔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产业链运营开发的企业存在。大多是小规模落后的毛粉加工企业、魔芋粉购入简单优劣调配型外贸出口企业或魔芋食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难以支撑行业发展的大旗,无法形成优势互补稳定的产业链体系,难以组成科学有机的价值链体系,制约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行业集合效益优势难现,被沦为小众产业。这样一个极具朝阳,具有一般粮农企业收益所不及的特色产业被埋没……

  做为一名资深魔芋事业工作者,经过对国内外魔芋产业发展的长期研究和企业实践,我认为做好、做强、做长魔芋产业链,陕西魔芋产业发展定要走集团化合作、集约化高效经营、规模化布局、品牌一体化运营的创新、立业发展道路。发挥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优势,科学大胆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创“世界魔芋·中国陕西”的全新产业格局。(供稿人:张富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