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旋律燃动新时代 “新主流大片”红海扬帆

2018-02-27 16:56:05 来源:人民网

于冬、林超贤做客人民网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于冬

电影《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

于冬、林超贤做客人民网

访谈现场
导演林超贤在《红海行动》拍摄现场指导

电影《红海行动》剧照

电影《红海行动》剧照
 
  访谈回放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在今天的节目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两位嘉宾做客人民网演播室,首先是电影《红海行动》总制片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于冬,欢迎您。

  于冬

  大家好,我是于冬。

  主持人

  著名导演林超贤,欢迎您。

  林超贤

  各位大家好。

  主持人

  《红海行动》将在大年初一正式和观众见面。作为出品方、制作方,作为导演来说,两位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跟《湄公河》相比有什么区别?能否和观众聊一聊最值得我们去期待的是哪些部分?

  于冬

  我和林超贤先生合作的《湄公河行动》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是一部警匪动作片,在2016年的国庆节上映,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网友都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第一次表现了当代的中国警察跨境追捕金三角的毒枭,影片拍摄的制作水准、技术水准都非常的精湛,这部影片又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当时湄公河大案这个事件本身极其受关注,这个电影公映之后也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这之后,本来我们想跟领导拍一部题材稍微轻松一点的电影,后来海政影视中心又找到我们,他们是看到《湄公河行动》之后,希望拍一部海军的电影。领导也是军事迷,非常喜欢军事电影、现代军事电影,一听说要拍海军,还有无限的想象力。我觉得《红海行动》的创意,首先来源是跟《湄公河行动》有点相似,是根据2015年3月份中国海军护航舰队在亚丁湾护航任务完成的返航途中突然接到中央军委命令,执行也门撤侨。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武装撤侨,事件当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我们都很兴奋,这个题材。和林导演一起研究了很久,这个题材新闻都报道了很多,如何能够拍出世界级的大片水准来,这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如果说《湄公河行动》是一部警匪动作片,那么《红海行动》已经升级为一个反恐战争军事动作片,所以它的格局和它的命题都更加宏大。

  林超贤

  当然如果是在电影来讲,《红海行动》跟《湄公河行动》比肯定是在画面上的冲击力可以提升起码十倍,而且这一次军事题材,可以说是海军第一次把所有最新型的武器装备呈现在大屏幕上面,光是这些在画面上就已经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视线。

  主持人

  据说是海军提供的一些装备从来没有在电影上面出现过,是世界级的武器装备。

  于冬

  当时我们撤侨的真实军舰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054A的护卫舰,当时叫01舰,这在护卫舰中是领先的。这艘舰,庞然大物,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面。我们在湛江拍摄这艘舰的时候,当时01舰正在执行任务,我们同样一艘刚刚服役的同型号的054A军舰是许昌舰,我们拍的是更新的一艘军舰。

  于冬

  电影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在北非摩洛哥去取景,和也门这样的地形地貌非常接近的外景地。还是我们的制作团队,《湄公河行动》的原班人马,我们又调集了将近10个国家的制作团队,在北非摩洛哥拍摄了将近5个多月的时间,加上筹备就不止这个时间了。这部分主要表现的是战乱的也门,军事政变之后,华人受到冲击,事件比较突然、比较紧急,中国的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威胁,这时候军舰是分几批次安全撤走了我们的侨民,而且在这一次撤侨任务当中,不仅接走了中国的公民,还积极接走了很多国际人士,在国际引起广泛的好评。这个故事就从这开始,我们把这个故事延伸到一个国际反恐的宏大命题。恐怖组织现在也是威胁到人类,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所以,这次在撤侨当中,我们改编了桥段——有中国人质遭到恐怖组织的绑架,这个时候我们的陆战队员登陆营救,不仅有海上撤侨的故事,还有深入到恐怖组织的老巢去营救我们的中国公民。这就已经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宏大命题。

  我觉得这次导演是非常辛苦,非常专业地面对现代战争怎么打,当一旦在国外我们的公民受到危害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是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体现了国家意志。同时,一个很重要点的就是现代战争的素养、现代战争的意识,我们今天的陆战队能不能够迎接这种危险和困难的挑战。

  主持人

  您刚刚说到,导演拍这部戏很苦。这部戏从您刚刚说到的情节不仅要海上撤侨,还要深入到恐怖组织的基地里营救中国的人质,在拍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林超贤

  首先,我们要去到北非摩洛哥一个非常远的地方,而且我们现在戏里面要表现的所有动作场面,它的场景、它的所有装备的需求,都是很艰难去安排的,而且我们挑的时间正是摩洛哥最热的时候。中间有一场是坦克大战,我特意挑选了一个荒漠的地方,要有大自然的那种风沙、沙尘暴、龙卷风来配合这场戏的表演。所以大自然的那种挑战,对我们是最大的折磨、最大的挑战。而且我们所有人生活在一个基本上不是旅游区的地方,我们所有生活的条件、住宿的条件都是非常恶劣的。

  主持人

  大自然的挑战是这部戏拍摄最大的困难。

  于冬

  这也是林导演对自己的一个挑战,这个导演是一个拼命的导演,所以他要求的都是以前不仅是中国导演没有拍过的,好莱坞导演也没有拍过,他要的这些都是要挑战极限的。刚才说的那场坦克大战,沙尘暴,我们看《碟中谍》的时候,汤姆•克鲁斯那场戏是在沙尘暴里头追汽车,这次他是追坦克,而且是运动中的坦克,在荒漠、空旷的沙漠当中,坦克追逐战,还要开炮,还要还击,还要躲闪,还不能被它锁定,然后还有漫天的黄沙和龙卷风,混在一起的这场,这场我认为已经是世界水准了。

  这是影片当中非常重的一场戏。我刚才讲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戏,首先是这次电影《红海行动》第一次表现了海军当中的一个特种部队,就是海军陆战队当中的“蛟龙突击队”。过去我们对这个兵种首先没有更多的了解,包括我们决定要拍这个戏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了解,直到我们决定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真的是特种部队吸引我们。“蛟龙突击队”,相当于美军当中“海豹突击队”,执行的是反恐和斩首任务。实际上中国是有这支部队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宣传。本身海军当中有五大军兵种,有航空兵、陆战队,陆战队当中有一个三栖现在可以说是四栖作战部队,执行的就是护航、撤侨,包括反恐、斩首任务。他们有一句宣传词,我觉得用在我们电影里头是特别贴切的,叫“海上蛟龙、陆地猛虎、反恐精英”这样的定位。这些陆战队都是上天入地,经过特种训练的。所以,导演就有这个要求之后,就给他们加了海陆空怎么去作战。

  主持人

  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于冬

  非常大的挑战,每个演员都是为了还原陆战队的角色经过了特训。

  主持人

  有些演员是非常年轻的演员,导演当时是怎样去挑选他们?

  林超贤

  基本上我去做筹备的时候,就去到三亚的海军陆战队的兵营,训练基地,我去参观。你见到所有的战士都是很年轻的,包括我见到很多女兵,她们也有蛟龙特种兵的女兵,让我看完以后特别敬佩她们。她们年纪小小的,而且女兵和男兵做的所有的体能都是一样。所以,你见到他们都是一定要找年轻的演员来还原年轻战士的意志。

  其实最难的是,因为我们这个戏的挑战,体能一定得要,而且不仅是这次电影在表演,是他们在意志上面的一种坚毅的挑战,就是你能不能克服自己,待在剧组里面,在这么一个生活条件差的地方待半年,这是最艰难的。

  主持人

  您怎么去评价这些演员呢?

  林超贤

  我非常欣赏他们,因为他们每个人为了这部电影,不单我一个人在拼命,他们确实天天受伤,天天拍完戏回去还要继续训练,直到他们拍完电影那一天都在训练。

  于冬

  专门有军事训练的小组给他们做体能和所有的枪械的训练。现代战争打仗,基本上都是班组作战,蛟龙一队,蛟龙二队,实际上舰上有几个小组的,张译演的一队的队长,杜江演的副队长,这八个队员实际上是有严格的分工,每个队员做什么,军事的小组实际上是一个团队。比如狙击手是做什么的,一旦打起仗来要占领制高点,狙击手跟着他的就是一个观察员,导演是非常懂得的,我是看完电影后对导演好崇拜。

  主持人

  导演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去当兵?

  林超贤

  以前我想当警察,但考不上。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考不上,可能我的体能特别差,做不到体能的要求。但是拍军事电影其实是我的一个梦想。

  主持人

  在这次很多演员的戏份当中,有没有哪场戏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

  林超贤

  电影从第一场打到最后一场,是一个让你肾上腺素一直往上走的地方。就像于老板说,每一个动作戏都像是一个电影的大结局的表演体量。

  于冬

  一共11场打戏,从头到尾,你刚才说到湄公河,我再补充一下,如果说《湄公河行动》是让你“全程无尿点”,我说《红海行动》是让你全程连喝水的点都没有,目不转睛,目不暇接地从头看到尾。导演拼命不说,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非常饱满的群戏的集体英雄主义的大片,而且写的是当代军人,这个选题包括它的格局更加宏大。

  主持人

  您刚刚说的“全程无水点”,我们也看到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先生在微博上发表一个评论,他说没看《红海行动》之前打分是3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他觉得10分满分一点也不为过。你们两位怎么去理解他的评价?

  于冬

  局座张召忠毋庸置疑是军事专家,我特别喜欢他在点评军事装备、军事行动,我觉得他能够引起很多的话题,而且他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本身请他来提前观影,实际上是想征求他的意见,因为导演毕竟是艺术创作,我们跟真实的现代战争这种差距,听听军事专家的意见,我以为他会挑点毛病,结果他对导演的评价是非常非常的崇拜。他就说没想到,一个导演怎么这么懂装备,因为局座是研究海军装备的,他说这些电影当中所带来的所有新式武器,这些新的装备,包括无人机,包括我们的雷达,包括我们的主炮、副炮是什么作用,包括我们每一个队员身上的这种枪,还有现代飞碟,就是无人机炸弹,遥控的炸弹,这些装备,很多都是我们的宝贝,没有往外界说过的,但是导演都把它拍出来了,而且用了非常准确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场景下用的这些武器,说这个太了不起了。局座跟我说,他很多年前就呼吁,新的武器、新的装备不能老靠军演来展示。美国为什么强大?全世界看到美国强大,因为美国把这些装备都拍电影了,五角大楼让好莱坞去拍电影,比如《黑鹰坠落》,很多都是这样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拿这些武器让老百姓看到?没想到说了两年不到,博纳就拍了这样一部海军军事大片,很了不起。开始他说既然领导打招呼让我来看片,我不来也不合适,因为是海军出来的,替海军宣传宣传海军的电影。结果看完之后,他说10分,满分,奥斯卡不选这样的电影送什么电影?这代表中国电影。评价非常高。

  林超贤

  坦白说,拍完一部电影,让观众看完之后有好的评价,已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现在有一个专家、一个教授说到这个层面,说到这么好的话,我确实是受宠若惊。

  主持人

  有一句话是外行看热闹,内行才看门道。

  林超贤

  更让我很安慰。

  主持人

  您是一直以来在不断地去研究、学习、吸收军事方面的知识吗?是否为了这部戏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林超贤

  我还没当导演的时候,我对这些东西已经蛮喜欢的。比如在香港,以前我拍香港的飞虎队,香港警察的广告也是我帮他们拍,我对这些特别的喜爱。以前还没有现在的互联网,你可以在网上找资料,我都是从外国订一些书,订一些录影带,然后在报纸上剪报,我一直做这些资料,可以说从小把这些资料收藏起来,就是等机会,看有没有机会在电影里展现出来。

  主持人

  机会总是给准备的人提供的。我们刚才说到《红海行动》,我也知道很多人都在问《战狼2》,难免会把这两部电影拿来比较,因为其中都涉及到撤侨的情节。导演您会担心大家在大年初一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会去比较吗?

  林超贤

  不应该用“担心”这个词,我希望观众去看两个不同的电影。坦白说,每一个导演可能拿同一个剧本,但大家表现的方法或者它的重点、它的主题都有可能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其实像我们这个电影,因为我拍电影对团队的感觉是很认同的,我们的团队在每一个行业里面都是做了最好的成绩出来,我这个电影是一个团队,在表现每一个队员之间的感情,或者他们的岗位,怎样达成一个任务,这样表现方法是有不一样的。所以不应该有什么担心的。

  于冬

  《战狼2》,吴京突出了一个军人的责任感,表现的是一个退伍军人,他虽然已经不是现役军人了,但“一朝是战狼,终身是战狼”,他表现了军人的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所以他遇到了非洲侨民、非洲的中国公民受到伤害之后挺身而出,这写了他个人的英雄主义的部分。但这部戏是我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觉得这个戏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包括我们花这么多的心血营造的也是真实的场面,包括为什么拍真实的01舰,海军给这么多的装备,真实还原,再加上集体英雄主义,这8个陆战队员之间,包括和海军的舰上之间的配合,执行一个特殊任务,营救侨民。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也门撤侨本身是一个真实事件,导演毕竟是一个职业导演,在艺术水准上、技术水准上要远远超过《战狼2》的制作水准。所以,我相信观众看了之后肯定会有一种由衷的赞叹,对于呈现出来的一个现代军事动作片的水准和高度。

  主持人

  下面一个问题还是问于总的,从《智取威虎山》以及《湄公河行动》到现在的《建军大业》和刚刚说到的《战狼2》,博纳出品了一系列的“新主流大片”,谈谈您是如何理解“新主流大片”和主旋律路线?

  于冬

  博纳这么多年一直在尝试做如何能够使主流电影结合现代电影的商业元素,使它能够和市场更有机结合。我们过去拍主旋律电影,曾经一度走到一个误区,就是我们绕着市场走,我们不敢直面市场的竞争,都是靠主题先行,然后制作上也畏手畏脚,因为不敢面对市场,就怕赔钱。所以,我们往往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忽略了电影的这些基本的元素,就是创作规律的东西,就是它的制作精良,它的技术领先,包括主题人物命运如何按照操作规律去走。所以,博纳近几年一直在做一个尝试,如何把这样主旋律的题材和现代电影创作的理念结合。

  我们拍《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当时徐克导演跟我做这个电影,这个题材是50年前的IP,是一个经典的小说,曾经拍过老电影,又有样板戏,在我小的时候,对八一厂黑白的电影还是记忆犹新,还是让我们那个年代很受感染的。我就在想,如何让今天的年轻人也同样像我当年小时候一样受到感染、受到冲击,把我们儿时、少年时代的那种对英雄的崇拜、英雄的幻想,如何能够让今天年轻人接受。因为今天的年轻人都是看美国大片、商业大片成长起来的接受现代视听语言的年轻观众。徐克导演在这方面是有创新的。有很多人改编是篡改,是乱改,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是没有改,原汁原味,包括那些台词,都是经典台词,都没有改。打虎上山,包括“对黑话”,包括我们的解放军说的代表人民、代表党枪毙你,这种话原汁原味还原,但是你看它的节奏,它的视效,它的每一场戏的衔接,包括它的镜头语言,全部是现代语言。包括打虎上山这场戏,过去没有这个条件拍,就是口说,杨子荣跟着土匪上山,但是今天就有这个条件,我们用特效20分钟完全展现了打虎上山这场戏。观众看到非常新奇,非常新鲜。我觉得是“老瓶”,但是装的是新酒。

  《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做到了什么?就是林导演这样的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完全用的是电影的创作规律,剧本、故事、人物关系、人物塑造,加上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每一个细节的准确。同样这场戏的战争戏、枪戏,子弹打到铁是什么声音,打到木头是什么声音,所有混录的声音一丝不苟,所以你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来是非常丰富的创作。就是匠心,工匠精神。

  主持人

  您怎么去理解中国精神和主旋律电影之间的联系?

  于冬

  我觉得主旋律电影,如果说到里面的英雄,在我们小时候老电影当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通过电影这样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可以沁人心肺的。在电影中所塑造的英雄崇拜、英雄梦想,会在你今后成长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这样一种英雄的幻想、英雄的情结、英雄情怀。我们拍电影的时候,这些电影共同的一个命题,就是我们塑造的英雄人物是当代的英雄人物,而不是虚构的。张涵予演的《湄公河行动》里面的这个警察的形象,他就是很多警察身上都存在的一个典型人物。这次写海军,这些陆战队员,我们平时很少看到他们的故事,电影是这样,可以做到的。

  于冬

  专门有军事训练的小组给他们做体能和所有的枪械的训练。现代战争打仗,基本上都是班组作战,蛟龙一队,蛟龙二队,实际上舰上有几个小组的,张译演的一队的队长,杜江演的副队长,这八个队员实际上是有严格的分工,每个队员做什么,军事的小组实际上是一个团队。比如狙击手是做什么的,一旦打起仗来要占领制高点,狙击手跟着他的就是一个观察员,导演是非常懂得的,我是看完电影后对导演好崇拜。

  主持人

  导演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去当兵?

  林超贤

  以前我想当警察,但考不上。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考不上,可能我的体能特别差,做不到体能的要求。但是拍军事电影其实是我的一个梦想。

  主持人

  在这次很多演员的戏份当中,有没有哪场戏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

  林超贤

  电影从第一场打到最后一场,是一个让你肾上腺素一直往上走的地方。就像于老板说,每一个动作戏都像是一个电影的大结局的表演体量。

  于冬

  一共11场打戏,从头到尾,你刚才说到湄公河,我再补充一下,如果说《湄公河行动》是让你“全程无尿点”,我说《红海行动》是让你全程连喝水的点都没有,目不转睛,目不暇接地从头看到尾。导演拼命不说,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非常饱满的群戏的集体英雄主义的大片,而且写的是当代军人,这个选题包括它的格局更加宏大。

  主持人

  您刚刚说的“全程无水点”,我们也看到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先生在微博上发表一个评论,他说没看《红海行动》之前打分是3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他觉得10分满分一点也不为过。你们两位怎么去理解他的评价?

  于冬

  局座张召忠毋庸置疑是军事专家,我特别喜欢他在点评军事装备、军事行动,我觉得他能够引起很多的话题,而且他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本身请他来提前观影,实际上是想征求他的意见,因为导演毕竟是艺术创作,我们跟真实的现代战争这种差距,听听军事专家的意见,我以为他会挑点毛病,结果他对导演的评价是非常非常的崇拜。他就说没想到,一个导演怎么这么懂装备,因为局座是研究海军装备的,他说这些电影当中所带来的所有新式武器,这些新的装备,包括无人机,包括我们的雷达,包括我们的主炮、副炮是什么作用,包括我们每一个队员身上的这种枪,还有现代飞碟,就是无人机炸弹,遥控的炸弹,这些装备,很多都是我们的宝贝,没有往外界说过的,但是导演都把它拍出来了,而且用了非常准确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场景下用的这些武器,说这个太了不起了。局座跟我说,他很多年前就呼吁,新的武器、新的装备不能老靠军演来展示。美国为什么强大?全世界看到美国强大,因为美国把这些装备都拍电影了,五角大楼让好莱坞去拍电影,比如《黑鹰坠落》,很多都是这样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拿这些武器让老百姓看到?没想到说了两年不到,博纳就拍了这样一部海军军事大片,很了不起。开始他说既然领导打招呼让我来看片,我不来也不合适,因为是海军出来的,替海军宣传宣传海军的电影。结果看完之后,他说10分,满分,奥斯卡不选这样的电影送什么电影?这代表中国电影。评价非常高。

  林超贤

  坦白说,拍完一部电影,让观众看完之后有好的评价,已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现在有一个专家、一个教授说到这个层面,说到这么好的话,我确实是受宠若惊。

  主持人

  有一句话是外行看热闹,内行才看门道。

  林超贤

  更让我很安慰。

  主持人

  您是一直以来在不断地去研究、学习、吸收军事方面的知识吗?是否为了这部戏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林超贤

  我还没当导演的时候,我对这些东西已经蛮喜欢的。比如在香港,以前我拍香港的飞虎队,香港警察的广告也是我帮他们拍,我对这些特别的喜爱。以前还没有现在的互联网,你可以在网上找资料,我都是从外国订一些书,订一些录影带,然后在报纸上剪报,我一直做这些资料,可以说从小把这些资料收藏起来,就是等机会,看有没有机会在电影里展现出来。

  主持人

  机会总是给准备的人提供的。我们刚才说到《红海行动》,我也知道很多人都在问《战狼2》,难免会把这两部电影拿来比较,因为其中都涉及到撤侨的情节。导演您会担心大家在大年初一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会去比较吗?

  林超贤

  不应该用“担心”这个词,我希望观众去看两个不同的电影。坦白说,每一个导演可能拿同一个剧本,但大家表现的方法或者它的重点、它的主题都有可能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其实像我们这个电影,因为我拍电影对团队的感觉是很认同的,我们的团队在每一个行业里面都是做了最好的成绩出来,我这个电影是一个团队,在表现每一个队员之间的感情,或者他们的岗位,怎样达成一个任务,这样表现方法是有不一样的。所以不应该有什么担心的。

  于冬

  《战狼2》,吴京突出了一个军人的责任感,表现的是一个退伍军人,他虽然已经不是现役军人了,但“一朝是战狼,终身是战狼”,他表现了军人的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所以他遇到了非洲侨民、非洲的中国公民受到伤害之后挺身而出,这写了他个人的英雄主义的部分。但这部戏是我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觉得这个戏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包括我们花这么多的心血营造的也是真实的场面,包括为什么拍真实的01舰,海军给这么多的装备,真实还原,再加上集体英雄主义,这8个陆战队员之间,包括和海军的舰上之间的配合,执行一个特殊任务,营救侨民。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也门撤侨本身是一个真实事件,导演毕竟是一个职业导演,在艺术水准上、技术水准上要远远超过《战狼2》的制作水准。所以,我相信观众看了之后肯定会有一种由衷的赞叹,对于呈现出来的一个现代军事动作片的水准和高度。

  主持人

  下面一个问题还是问于总的,从《智取威虎山》以及《湄公河行动》到现在的《建军大业》和刚刚说到的《战狼2》,博纳出品了一系列的“新主流大片”,谈谈您是如何理解“新主流大片”和主旋律路线?

  于冬

  博纳这么多年一直在尝试做如何能够使主流电影结合现代电影的商业元素,使它能够和市场更有机结合。我们过去拍主旋律电影,曾经一度走到一个误区,就是我们绕着市场走,我们不敢直面市场的竞争,都是靠主题先行,然后制作上也畏手畏脚,因为不敢面对市场,就怕赔钱。所以,我们往往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忽略了电影的这些基本的元素,就是创作规律的东西,就是它的制作精良,它的技术领先,包括主题人物命运如何按照操作规律去走。所以,博纳近几年一直在做一个尝试,如何把这样主旋律的题材和现代电影创作的理念结合。

  我们拍《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当时徐克导演跟我做这个电影,这个题材是50年前的IP,是一个经典的小说,曾经拍过老电影,又有样板戏,在我小的时候,对八一厂黑白的电影还是记忆犹新,还是让我们那个年代很受感染的。我就在想,如何让今天的年轻人也同样像我当年小时候一样受到感染、受到冲击,把我们儿时、少年时代的那种对英雄的崇拜、英雄的幻想,如何能够让今天年轻人接受。因为今天的年轻人都是看美国大片、商业大片成长起来的接受现代视听语言的年轻观众。徐克导演在这方面是有创新的。有很多人改编是篡改,是乱改,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是没有改,原汁原味,包括那些台词,都是经典台词,都没有改。打虎上山,包括“对黑话”,包括我们的解放军说的代表人民、代表党枪毙你,这种话原汁原味还原,但是你看它的节奏,它的视效,它的每一场戏的衔接,包括它的镜头语言,全部是现代语言。包括打虎上山这场戏,过去没有这个条件拍,就是口说,杨子荣跟着土匪上山,但是今天就有这个条件,我们用特效20分钟完全展现了打虎上山这场戏。观众看到非常新奇,非常新鲜。我觉得是“老瓶”,但是装的是新酒。

  《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做到了什么?就是林导演这样的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完全用的是电影的创作规律,剧本、故事、人物关系、人物塑造,加上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每一个细节的准确。同样这场戏的战争戏、枪戏,子弹打到铁是什么声音,打到木头是什么声音,所有混录的声音一丝不苟,所以你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来是非常丰富的创作。就是匠心,工匠精神。

  主持人

  您怎么去理解中国精神和主旋律电影之间的联系?

  于冬

  我觉得主旋律电影,如果说到里面的英雄,在我们小时候老电影当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通过电影这样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可以沁人心肺的。在电影中所塑造的英雄崇拜、英雄梦想,会在你今后成长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这样一种英雄的幻想、英雄的情结、英雄情怀。我们拍电影的时候,这些电影共同的一个命题,就是我们塑造的英雄人物是当代的英雄人物,而不是虚构的。张涵予演的《湄公河行动》里面的这个警察的形象,他就是很多警察身上都存在的一个典型人物。这次写海军,这些陆战队员,我们平时很少看到他们的故事,电影是这样,可以做到的。

  于冬

  有时候很多电影是在电影公映很久之后才会被发现它的价值。

  主持人

  未来博纳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规划呢?

  于冬

  我跟林导演还有很多想法去实现。我们开创了一个创作的标杆,就是主流商业大片创作标杆,我们会引领这个产业、行业做出这样水准的电影来。像《智取威虎山》开创了老电影翻拍的创作标杆,不需要瞎改编,原来的经典真的是经典来的,不需要你去把它篡改出很多支线,什么角色谈恋爱了,这都不对,就是能够原汁原味地还原,用今天的现代语言、拍摄手法还原,都已经是致敬经典了。像警匪动作片,我们还会拍下去,因为这个类型是林导最擅长的警匪动作片;很多新的题材故事,包括武侠动作片,像过去徐克导演拍《龙门客栈》,拍这种新类型,包括《叶问》,这些新的类型也可以再尝试。我们下一步也会再拍《叶问4》,我和黄百鸣正在筹备,导演还是《叶问》的导演叶伟信,主演还是甄子丹,我们会在2018年做这个戏。

  主持人

  林导,您的下一部电影能不能和我们透露一下。

  于冬

  “行动系列”还没有拍完。

  林超贤

  拍完这个戏真的很累,已经申请了休息一阵子。确实这个戏透支得很厉害,而且我在那边,演员也受伤,其实我自己也受了伤。所以还是赶完后期赶紧休息一下,以后再想。

  主持人

  也是“行动系列”吗?

  于冬

  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我们拍完“河”了,《湄公河行动》,拍完“海”了,《红海行动》,我们该拍一部什么“山”的行动。在想。

  主持人

  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电影现在已经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票房在国内都很高,但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往往还是存在着一些阻力的,两位觉得我们中国电影要走出去还要做哪些努力呢?

  于冬

  中国电影经过15年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电影现在年度故事片生产已经连续五年超过700部,这已经是稳居世界并列第二大的电影生产大国。我们的院线银幕数量已经跃升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已经达到5万多张银幕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我们的票房,2017年达到了接近90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北美的票房,北美已经十多年都保持在110亿美元,北美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我们去年已经达到了90亿美元,非常接近这个数字了。中国电影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现在是电影大国,但是我们离达到电影强国的标准还缺了一点,就是我们的海外出口能力和辐射能力,和它的国际影响力。今天我们如果在中国的票房实现1000亿人民币的票房,我们这个产业就可以叫做支柱产业,这个时候,中国对外的出口和辐射能力都会大幅度增加。在一个电影强国,全世界的人才会向中国涌入,全世界的专业人才,包括资本,都会进入这个产业。未来中国市场和北美的市场会形成并驾齐驱的两个大的电影市场,所以会催生出很多中美合拍的电影、合作的电影,这个舞台是属于中国电影人的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主持人

  中美合拍或者不管是和哪个国家合拍,这是一条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路子。

  于冬

  中国电影现在随着它自身的创作团队、技术人才,包括人才储备,越来越强大之后,它会在不断的大片合作当中吸取世界的经验,取得这种优势,生产的电影逐渐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代的中国电影人是幸运的,博纳也会在这条路上坚实地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林超贤导演现在是炙手可热的大导演,全世界的制片公司都追到家门口来等着跟他合作。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电影这一代电影人的机会。我们也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全国的电影观众,能够拍出好的电影来回报给今天的广大观众。我觉得《红海行动》就是博纳电影公司和林超贤导演献给全国观众的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主持人

  我们还想听一听林导演的看法,您觉得中国电影的出路还需要怎么去努力?

  林超贤

  其实我们现在拍电影,技术,尤其是那种特效技术,还是会有一种空间,让它再往前。我觉得能走出去,就是用一种共同的语言,怎么使电影的语言让大家看到的时候像现代的所有的电影的感觉,我相信这个是我们要继续追求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就是一种共同的语言。

  于冬

  也就是世界语言。我们能够被世界上的好电影感受到。我们看到世界很多优秀电影,印度电影、伊朗电影、美国电影,都是感受到了这种人文表达的情怀,感动你的地方。

  主持人

  打动人心的东西永远是相似的,可能大家的语言不一样,但是那种打动人心的东西、人文表达是一样的。

  主持人

  节目最后请两位在我们人民网演播厅为我们人民网网友送上新春的祝福,以及说一说您二位此时此刻的新年愿望。

  于冬

  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新的一年,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记得大年初一去电影院看《红海行动》。

  林超贤

  各位网友大家好,希望在这个春节,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红海行动》希望大家来支持。

  于冬

  有时候很多电影是在电影公映很久之后才会被发现它的价值。

  主持人

  未来博纳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规划呢?

  于冬

  我跟林导演还有很多想法去实现。我们开创了一个创作的标杆,就是主流商业大片创作标杆,我们会引领这个产业、行业做出这样水准的电影来。像《智取威虎山》开创了老电影翻拍的创作标杆,不需要瞎改编,原来的经典真的是经典来的,不需要你去把它篡改出很多支线,什么角色谈恋爱了,这都不对,就是能够原汁原味地还原,用今天的现代语言、拍摄手法还原,都已经是致敬经典了。像警匪动作片,我们还会拍下去,因为这个类型是林导最擅长的警匪动作片;很多新的题材故事,包括武侠动作片,像过去徐克导演拍《龙门客栈》,拍这种新类型,包括《叶问》,这些新的类型也可以再尝试。我们下一步也会再拍《叶问4》,我和黄百鸣正在筹备,导演还是《叶问》的导演叶伟信,主演还是甄子丹,我们会在2018年做这个戏。

  主持人

  林导,您的下一部电影能不能和我们透露一下。

  于冬

  “行动系列”还没有拍完。

  林超贤

  拍完这个戏真的很累,已经申请了休息一阵子。确实这个戏透支得很厉害,而且我在那边,演员也受伤,其实我自己也受了伤。所以还是赶完后期赶紧休息一下,以后再想。

  主持人

  也是“行动系列”吗?

  于冬

  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我们拍完“河”了,《湄公河行动》,拍完“海”了,《红海行动》,我们该拍一部什么“山”的行动。在想。

  主持人

  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电影现在已经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票房在国内都很高,但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往往还是存在着一些阻力的,两位觉得我们中国电影要走出去还要做哪些努力呢?

  于冬

  中国电影经过15年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电影现在年度故事片生产已经连续五年超过700部,这已经是稳居世界并列第二大的电影生产大国。我们的院线银幕数量已经跃升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已经达到5万多张银幕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我们的票房,2017年达到了接近90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北美的票房,北美已经十多年都保持在110亿美元,北美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我们去年已经达到了90亿美元,非常接近这个数字了。中国电影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现在是电影大国,但是我们离达到电影强国的标准还缺了一点,就是我们的海外出口能力和辐射能力,和它的国际影响力。今天我们如果在中国的票房实现1000亿人民币的票房,我们这个产业就可以叫做支柱产业,这个时候,中国对外的出口和辐射能力都会大幅度增加。在一个电影强国,全世界的人才会向中国涌入,全世界的专业人才,包括资本,都会进入这个产业。未来中国市场和北美的市场会形成并驾齐驱的两个大的电影市场,所以会催生出很多中美合拍的电影、合作的电影,这个舞台是属于中国电影人的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主持人

  中美合拍或者不管是和哪个国家合拍,这是一条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路子。

  于冬

  中国电影现在随着它自身的创作团队、技术人才,包括人才储备,越来越强大之后,它会在不断的大片合作当中吸取世界的经验,取得这种优势,生产的电影逐渐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代的中国电影人是幸运的,博纳也会在这条路上坚实地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林超贤导演现在是炙手可热的大导演,全世界的制片公司都追到家门口来等着跟他合作。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电影这一代电影人的机会。我们也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全国的电影观众,能够拍出好的电影来回报给今天的广大观众。我觉得《红海行动》就是博纳电影公司和林超贤导演献给全国观众的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主持人

  我们还想听一听林导演的看法,您觉得中国电影的出路还需要怎么去努力?

  林超贤

  其实我们现在拍电影,技术,尤其是那种特效技术,还是会有一种空间,让它再往前。我觉得能走出去,就是用一种共同的语言,怎么使电影的语言让大家看到的时候像现代的所有的电影的感觉,我相信这个是我们要继续追求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就是一种共同的语言。

  于冬

  也就是世界语言。我们能够被世界上的好电影感受到。我们看到世界很多优秀电影,印度电影、伊朗电影、美国电影,都是感受到了这种人文表达的情怀,感动你的地方。

  主持人

  打动人心的东西永远是相似的,可能大家的语言不一样,但是那种打动人心的东西、人文表达是一样的。

  主持人

  节目最后请两位在我们人民网演播厅为我们人民网网友送上新春的祝福,以及说一说您二位此时此刻的新年愿望。

  于冬

  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新的一年,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记得大年初一去电影院看《红海行动》。

  林超贤

  各位网友大家好,希望在这个春节,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红海行动》希望大家来支持。

  于冬

  有时候很多电影是在电影公映很久之后才会被发现它的价值。

  主持人

  未来博纳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规划呢?

  于冬

  我跟林导演还有很多想法去实现。我们开创了一个创作的标杆,就是主流商业大片创作标杆,我们会引领这个产业、行业做出这样水准的电影来。像《智取威虎山》开创了老电影翻拍的创作标杆,不需要瞎改编,原来的经典真的是经典来的,不需要你去把它篡改出很多支线,什么角色谈恋爱了,这都不对,就是能够原汁原味地还原,用今天的现代语言、拍摄手法还原,都已经是致敬经典了。像警匪动作片,我们还会拍下去,因为这个类型是林导最擅长的警匪动作片;很多新的题材故事,包括武侠动作片,像过去徐克导演拍《龙门客栈》,拍这种新类型,包括《叶问》,这些新的类型也可以再尝试。我们下一步也会再拍《叶问4》,我和黄百鸣正在筹备,导演还是《叶问》的导演叶伟信,主演还是甄子丹,我们会在2018年做这个戏。

  主持人

  林导,您的下一部电影能不能和我们透露一下。

  于冬

  “行动系列”还没有拍完。

  林超贤

  拍完这个戏真的很累,已经申请了休息一阵子。确实这个戏透支得很厉害,而且我在那边,演员也受伤,其实我自己也受了伤。所以还是赶完后期赶紧休息一下,以后再想。

  主持人

  也是“行动系列”吗?

  于冬

  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我们拍完“河”了,《湄公河行动》,拍完“海”了,《红海行动》,我们该拍一部什么“山”的行动。在想。

  主持人

  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电影现在已经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票房在国内都很高,但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往往还是存在着一些阻力的,两位觉得我们中国电影要走出去还要做哪些努力呢?

  于冬

  中国电影经过15年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电影现在年度故事片生产已经连续五年超过700部,这已经是稳居世界并列第二大的电影生产大国。我们的院线银幕数量已经跃升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已经达到5万多张银幕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我们的票房,2017年达到了接近90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北美的票房,北美已经十多年都保持在110亿美元,北美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我们去年已经达到了90亿美元,非常接近这个数字了。中国电影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现在是电影大国,但是我们离达到电影强国的标准还缺了一点,就是我们的海外出口能力和辐射能力,和它的国际影响力。今天我们如果在中国的票房实现1000亿人民币的票房,我们这个产业就可以叫做支柱产业,这个时候,中国对外的出口和辐射能力都会大幅度增加。在一个电影强国,全世界的人才会向中国涌入,全世界的专业人才,包括资本,都会进入这个产业。未来中国市场和北美的市场会形成并驾齐驱的两个大的电影市场,所以会催生出很多中美合拍的电影、合作的电影,这个舞台是属于中国电影人的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主持人

  中美合拍或者不管是和哪个国家合拍,这是一条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路子。

  于冬

  中国电影现在随着它自身的创作团队、技术人才,包括人才储备,越来越强大之后,它会在不断的大片合作当中吸取世界的经验,取得这种优势,生产的电影逐渐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代的中国电影人是幸运的,博纳也会在这条路上坚实地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林超贤导演现在是炙手可热的大导演,全世界的制片公司都追到家门口来等着跟他合作。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电影这一代电影人的机会。我们也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全国的电影观众,能够拍出好的电影来回报给今天的广大观众。我觉得《红海行动》就是博纳电影公司和林超贤导演献给全国观众的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主持人

  我们还想听一听林导演的看法,您觉得中国电影的出路还需要怎么去努力?

  林超贤

  其实我们现在拍电影,技术,尤其是那种特效技术,还是会有一种空间,让它再往前。我觉得能走出去,就是用一种共同的语言,怎么使电影的语言让大家看到的时候像现代的所有的电影的感觉,我相信这个是我们要继续追求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就是一种共同的语言。

  于冬

  也就是世界语言。我们能够被世界上的好电影感受到。我们看到世界很多优秀电影,印度电影、伊朗电影、美国电影,都是感受到了这种人文表达的情怀,感动你的地方。

  主持人

  打动人心的东西永远是相似的,可能大家的语言不一样,但是那种打动人心的东西、人文表达是一样的。

  主持人

  节目最后请两位在我们人民网演播厅为我们人民网网友送上新春的祝福,以及说一说您二位此时此刻的新年愿望。

  于冬

  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新的一年,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记得大年初一去电影院看《红海行动》。

  林超贤

  各位网友大家好,希望在这个春节,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红海行动》希望大家来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