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
访谈现场
访谈中与主持人交流
访谈现场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高谈客论”。今天在直播间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欢迎齐主席。
嘉宾齐扎拉
谢谢。首先感谢各位网友多年来对西藏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人民网和大家聊一聊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和民生各方面的话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
齐主席也是人民网老朋友,今年是特殊的年份,又再次作客人民网。刚才您也提到改革的话题,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40年,有些网友比较喜欢歌曲,他用跟西藏有关的歌曲把西藏的变化、发展的步调给串起来了,比如西藏人民对新生活的期盼就有《翻身农奴把歌唱》,还有《青藏高原》写出了我们对西藏的向往,《天路》这样的天籁之声写到圆梦铁路。从种种歌曲可以看到西藏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不能先跟我们谈一谈在这40年来西藏取得经济方面的成就呢?
嘉宾齐扎拉
40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是短暂的,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漫长的,一个人从婴儿成长为壮年刚好是40年。改革开放40年,对于西藏来讲,就像刚才您提到的几首歌里唱的一样,就是把青藏高原的封闭和艰辛,用《天路》、《巨龙》、《神鹰》等把藏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用歌曲唱出来、表达出来。
40年的历程,是西藏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段辉煌的历史。西藏有一位作家马丽华女士写了一本书叫《走过西藏》,讲的是1976年至1994年在西藏的所见所闻。她在川藏路上走了两个月,当走到林芝的时候,听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消息。她在这本书里就描述了当时西藏农牧民从藏北驮盐巴的境况。从春天开始,牧民们赶着牦牛和羊群开始驮盐,一直持续到秋冬。藏北的牧民用盐换取农区的粮食,过程非常艰辛。
现在从拉萨到昌都坐飞机只需一个多小时,坐车一天也能到达。这样的交通变化带来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步增长。这次来北京一块儿开两会的拉萨市城关区一位基层人大代表—塔玛村村委书记格桑卓嘎告诉我,1983年,她当村里的会计,那一年,全村的集体收入是5000元。去年塔玛村的集体收入是5000多万元。从5000元到5000万,这是多么大的速增,整整增长了一万倍。塔玛村仅仅是一个缩影,实际上整个西藏的经济都在以千倍和百倍的速度在增长,这是改革开放40年给西藏经济社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这样的变化是深刻的,是全面的。
这40年间,西藏的农牧民享受着“三个长期不变”,包括草场、林权、土地的改革。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跨越和飞跃确实是巨大的。从整体上讲,西藏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174元,去年为10330多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连续25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这样的快速增长,是惠及老百姓的,是惠及广大农牧民的。在此期间,中央先后召开了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议,每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都对西藏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目标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早在五年前的3月9号,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就作出要求。因此,西藏近五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经济的增长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还有质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变革也是前所未有的。
改革开放之前,西藏的人流、物流都是相对封闭的,现在发生了巨大变化,西藏与祖国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也相互促进、协调推进。与全国其它省区比较,西藏的发展变化不仅有了量的增长,而且社会变革也是跨越性的。作为一个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脱胎而来,直到1965年才成立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藏走到今天,这样的发展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下一步,到2020年全面告别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也信心满满。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进行到底的要求,继续坚定地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
主持人
说起40年来的变化,可能有讲不完的故事和种种回忆在其中。刚才齐主席给我们分享了一系列的数据,它对西藏经济的变化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变化的不仅仅是经济这些数字,反映在老百姓的生活上,是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比如说我们在网上搜集到有这样一条网友留言,他说“太惊喜了,在拉萨网购下单,当天晚上就收到包裹了!”,这也是您提到交通的变化,不仅给经济带来腾飞,给老百姓的生活也带来很大的改变。我们知道现在互联网经济也是非常的热,在近年来西藏在互联网经济方面,我们又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嘉宾齐扎拉
互联网经济,我们一直认为对西藏的助推作用应该在全国是最明显的地区之一。120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山高谷深,而且海拔又高,到处是天堑,到处是无人区。在这样的地方,靠传统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是很难的。因此,我们一直讲互联网是不缺氧的,是可以穿越,对西藏来讲也是最适应。
最近几大媒体都在关注西藏边境一线的隆子县玉麦乡的全国人大代表卓嘎。她们一家人,父亲、她和她的妹妹三个人构成的一个乡——玉麦乡。这个乡很偏远,即使到县城也要翻越五座雪山。而在这样的地方,都可以用移动支付了。这样一个在偏远的地方,过去只有三个人的乡,现在也可以用移动支付,表明了西藏的巨大变化。目前,西藏的行政村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全覆盖,宽带通达率达85%。硬件的建设,软件的提高,变化确实很大。
就像刚才你说的,网友说网购当日可以达到或者次日可以达到,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几年前,许多物流都显示全国包邮,但西藏除外,因为我们的物流成本很高。但近年来,像淘宝、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不断在西藏下沉销售配送。去年5月,京东集团在拉萨电商物流园区试营业。今年1月22日,顺丰航空拉萨到成都航线开通。物流航线开通后,把“世界屋脊”电子商务物流环节打通了,互联网+旅游+农产品的模式全部带了进来。西藏主打的产业应该是两个:一个是高原生物产业,高原生物产业利用互联网可以打造可视农业,利用植入芯片不仅可以全程监控牛羊养殖,还可以追溯它的产品来源地。另一个产业是旅游产业,以互联网+旅游的角度,旅游+文化发展,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西藏的体育产业。过去有许多发烧友,过去因为没有保障,担心安全问题,现在都可以可视。目前攀登在什么位置,情况怎么样,可以实时来观察,实时来发布,实时来享受。互联网对西藏整个产业,包括旅游+新农村的建设,旅游+特色农业产品的开发等,推动作用非常明显,这些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之快的。
因此,我们在这方面继续加大投入,继续加快建设。我们有一个想法,今年年底之前,把西藏只要通邮路的地方,就把移动互联网全部做完。这样每一个牧民或者每一个游客到了西藏之后,都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对西藏的辐射和带动,这样也确实就可以把120万平方公里的西藏与祖国内地连接起来,在北京可以看到到阿里、那曲等高海拔地区的产品。包括网购,也可以全部推进。因此,在这方面,虽然西藏起步晚,但是我们也想在这方面加快发展,希望得到各位网友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主持人
刚才齐主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互联网,不缺氧的,的确是特别适合藏区区域辽阔的地方来发展互联网经济,更适合、更便捷了。说到对外开放,我们不仅仅在经济上,在新时代、在新增长点上取得这样一个突破,在区位优势上我们也是占有一定先机,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各国的倡议,西藏作为与南亚各国的交互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上,西藏会以什么样的角色助力发展呢?
嘉宾齐扎拉
中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从全球化治理角度来看站位很高,全球是共享的,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构建。作为西藏来讲,它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这样就把西藏从改革开放的末端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西藏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接壤。如何和边境国家友好地来发展经济,友好地来推动改革,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
因此,我们积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样一个线路,同时国家也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这方面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是连接点,它不再是末端。而且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把西藏定位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这是国家总体战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地参与。
在去年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西藏有4个项目进入了国家签约项目,包括和尼泊尔的合作发展。因此,我们在这方面也在加快建设步伐。
首先在政策上,我们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把区域开放进一步扩大。把我们的旅游景点、景区进一步开放。去年开始特别是今年,我们将加大对印度香客和旅游者的开放力度。面对尼泊尔,我们也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不丹,我们也将加快边境贸易发展。对外开放,首先要在观念上进一步转变,然后把开放的步伐加快。
同时,我们加快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就是在拉萨日喀则设立保税区、物流园区,制定优惠政策,这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举措。
再一个,西藏与西南、西北相连,区位优势特殊。我们积极融入川渝经济带、香格里拉大经济圈、川陕青宁经济圈。这样既有利于产品走出去,也是互联互通。西藏可以作为枢纽和区域相对中心点来突破,作为一个通道来打造。
第三,加大面向南亚的通道建设。我们主要做的是三个方面,即三张网。一张网是路网,就是公路、铁路、航空,这张网加快打通。边境一线老百姓热情很高,我们在加快路网的建设和前期工作。二是电网,包括水电的电网和新能源的电网。三是互联网。去年12月15日西藏已经和尼泊尔、印度实现了光纤联通。交通、电力能源和信息三张网布局完成后,西藏面向南亚的人员人交流交往也会进一步深入。这样的融入,不仅是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带来政策上的沟通、设施上的联通、贸易上的畅通、资金上的融通,关键是民心的相通。民心的相通,共同把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周边的各个国家,我们共同走向繁荣,共同走向富裕。应该说,这方面前景非常广阔,而且进展也非常顺畅。
主持人
刚才您给我们介绍,包括通道的建设,它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听出,西藏在其中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把我们西藏的特色产品来输送出去,更多还有一个连带性的作用,来连带周边的特色品牌一起走出去。其实说到特色产品,对于西藏的特色产品来说,大家一开始首先会想到旅游,刚才您也说了旅游+各种,加互联网、加文化、新型城镇化。我记得之前主席跟我们介绍的时候说,西藏何时去最好呢?你说四季有四季的看点,都不同。我们注意到西藏最近打出“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这样的品牌,如何通过打造旅游品牌带动经济的发展呢?
嘉宾齐扎拉
西藏的支柱产业是旅游和文化,中央明确定位西藏为特色文化保护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西藏的旅游怎样来发展,时间和空间怎样布局,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很明确提出,要求“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因此把全域旅游怎样走下去,我们理解在时空上要拓展,第一,在空间上,把西藏和旅游从传统的拉萨林芝拓展为整个全区都是地球第三极,以色林错为代表的羌塘区域,以冈仁波齐为代表的阿里神山圣湖,再到江南风光的醉美林芝,形成一个全新的空间布局。还有一个,就是西藏旅游的再创品牌。
去年我们在聊的时候,讲到了地球第三极,没想到总书记很关心。去年8月份,总书记给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发了贺信,在贺信当中明确指出,西藏是“世界屋脊”,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对于西藏来讲,整个西藏的空间旅游就是地球第三极的旅游。南极可以去的人数不多,能去北极的也寥寥无几,“地球第三极”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来。空间的问题解决了,时间段怎么来解决?大家都说欢迎你夏天来。
主持人
好象有这样传统的印象和观点在这里面。
嘉宾齐扎拉
好象冬天和春天不能来,实际上青藏高原的旅游,地球第三极的旅游,它是一年四季结伴来。我自己认为,一年四季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挑战、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会。春天,整个世界屋脊,大地复苏、冰川雪上,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变化,感悟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景色。夏天,野草、牦牛、鲜花遍地。秋天,层林浸染,色彩斑斓。冬天,千里冰封,一尘不染。南极、北极是全人类的,而地球第三极是中华民族的。这么好的品牌,怎样把它的春天和冬天能够打开?在今年,我们从2月1日开始推出来,就是把闲置的旅游资产全部盘活,包括西藏的全部景点景区。布达拉宫、大昭寺,西藏每一个收费的景区全部零收费,服务不减,一分钱不收。这是第一。第二,酒店、饭店按照冬天的的价位,全降价50%。甚至航空方面,我们也实行了特殊的政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来促销西藏冬季旅游。同时,西藏这些年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关怀下,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大家可以到西藏来看一看,全国援藏后西藏到底是怎样,西藏是不是还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么落后、封闭和可怕。实际上你来以后,五星级的酒店,瑞吉酒店、香格里拉酒店,一系列国际星级品牌酒店都可以选择。你要是愿意住民居,特色化的也有。你缺氧的话,一站式的供氧,24小时供氧设施都有。没想到这一活动推出后,各方面反响非常好,有几个数字可以给大家讲讲。今年2月,全区旅游市场火爆,游客同比增长43.3%,特别是一些景区,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超过60%,最好的香格里拉酒店达到90%以上,而且其中有几天是爆满,这在过去西藏是没有的。比如我们有一个拉萨交通公司,过去一到冬天的时候,全部放假,3000多辆旅游大巴全部歇业。今年不一样,忙不过来,全部启动,这样带动西藏产业和人员的增长。
因此,我们说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把空间和时间重新打造和重新定位。因此,有许多朋友就选择了冬天到西藏来过年。不可想象的,大家一来以后,年味很浓。因此,我建议网友们,特别是年轻的网友们,希望能够冬天到西藏走走看看。
主持人
其实我们也听出来了,真的是全方位在打造西藏旅游这张亮丽的名片。刚才在谈话当中齐主席谈到一个关键词高质量。在这次两会当中,高质量这个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原来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您又是如何理解高质量这个词的呢?
嘉宾齐扎拉
我体会高质量是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发展能够惠及到每一个人民群众。但在西藏来讲,高质量的发展还有一层内涵,就是必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在西藏来讲是特殊性。
因为我们的发展,必须让西藏的每一个人民群众,让每一个在西藏的老百姓能够有获得感,这是很重要的。这样经济效益能够是可持续的,长期的。不是以资源、环境消耗为很大代价的这样一种增长。而且增长,它应该又是以社会效益,老百姓的获得感。特别是在就业上,让每一个老百姓在参与当中,能够有尊严的劳动,有更高的收入,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应该说是高质量的发展。
同时,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一直讲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而且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西藏绝不搞大开发,西藏绝不能为了短期的发展搞大建设。西藏需要守护好,因为这是亚洲的水塔,这是决定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未来和长期的。因此,在这上面,哪怕是我们眼前为了过些紧日子,有很好的矿产资源也不能动,基础设施不到位的时候也不动。环境友好型在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中很重要。西藏高质量的发展,总书记去年给玉麦群众的回信中写得很明确,要求西藏做的就是“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围绕着幸福指数来做的,这就是高质量发展,对西藏来讲。全国人民支援西藏,也是希望西藏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前提下,西藏人民群众能够过得更好,让西藏各族老百姓收入不断增长、能够有更好的健康状态、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是西藏每一个老百姓,包括我们广大游客都有灿烂的笑容,这样的话幸福指数就高了,这就是我们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最终还不是看你的经济增长,也不是看其他指标,而是看老百姓脸上的笑容,而且这笑容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白天高兴的笑,晚上梦中也是幸福的笑容,那才是真正的高质量的发展。
主持人
这些天代表委员一直探讨高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想刚才在齐主席的一席话当中道出这样的标准,高质量+西藏的时候,就体现在人民幸福指数上,这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和根本。
刚才在说到旅游的时候,你给我们介绍到了空间上的、时间上的,网友又问了,去西藏,天路还是有点远,路途上作为西藏这边又有什么考虑,为我们的网友和向往去西藏旅游的游客提供一些便利呢?
嘉宾齐扎拉
西藏之所以是“世界屋脊”,大家说青藏高原,为什么要有西藏的歌《天路》唱出了游客的心声,也有西藏本地人的心声,《向往神鹰》。现在西藏的交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历史性的变化,首先是铁路,青藏铁路济效益高速增长,拉萨到日喀则的铁路已经通车,。目前,我们对青藏铁路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拉萨到林芝的铁路也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在航空方面,目前我们已经拥有74条航空旅游线路,今年还会继续加大。西藏航空在五年当中从无到有,现在已经拥有20多架飞机了,我们还会继续加大。
在公路方面,最美线路318我们将重新打造。同时,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几年西藏进藏的公路、铁路安全系数在全国是最高的。我们把游客的安全作为第一位,让大家充满着希望而来,高高兴兴回去,这是每一个游客所期望的。因此,我们西藏交通的设计和保障,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西藏,无论到海拔三千、四千、五千,不同的海拔带,不同的安全设施和提供方便的交通保障体系,我们都可以提供。而且,这方面的保障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
说完了旅游,我们再谈一下主席谈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当二者之在发展中间出现矛盾的时候,您也斩钉截铁地亮出了您的态度。一方面,我们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奏中取得了高速发展,未来当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如何能够让它更平稳、更加去协调发展,这方面您是如何考虑的?
嘉宾齐扎拉
首先,对西藏来讲,有两条底线一直是我们坚守的。一是国家安全,因为我们是边境地区,西藏的稳定关系全国的稳定。再一个红线和底线是生态安全。因此,我们在选择模式上,当生态环境和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选择把生态环境摆在第一位,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青藏高原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要把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守护好。因此,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西藏的事情,西藏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到整个青藏高原,影响到国家生态环境战略,我们必须始终坚守。
这几年,我们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加大了功能区建设力度,同时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因此,西藏这几年生态保护成效是非常明显。主要表10000多只,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应该说,西藏的生态环境这一点我们还是守住了,而且越来越好。
主持人
听了主席这么介绍,发现种种的战略发展、角色定位都是围绕着国土守护者和家园建设者来进行充分展开。非常明晰,我们也祝愿西藏在新时代下发展得越来越好。非常感谢主席为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您,今天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