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东:以“电商+乡村”为基沙集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8-08-17 17:33:42 来源:新华网
  汪向东

  江苏徐州市睢宁县沙集电商特色小镇镇长

  沙集模式是自下而上式农村电子商务的代表,草根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向“产城人文”互联网+特色小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发展。

  精彩观点

  汪向东

  电子商务是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基因工程’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农村的产业重建,电商不仅可以助上一臂之力,而且成为必须。电商以互联网突破时空的特点,可为农村产业的发展,对接到更为广阔的市场。农村电商做好了,产业重建就可以从市场需求、产品优化、资源整合、价值实现等方面,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沙集模式”是靠市场的驱动,靠草根农民自发性来启动的,这是我国农村电商不同模式中非常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种模式。它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了增收脱贫致富的效果,引发了“细胞裂变式”的复制。

  来到沙集之后,我亲眼近距离地看到“电子商务”、“互联网”真真切切地掌握在了这些草根农民手里,他们通过电子商务增收脱贫,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家乡的面貌,这对我来讲是一种震撼性的感受。事实上,电子商务一旦真正满足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内在需求,它就可以在农村扎根、生长,而电商的发展壮大给农村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可概括为:改变了结构,赋能于“细胞”,转变着“基因”。

  在中国“三农”发展中,电子商务给人带来发展理念和素质的改变,堪称是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基因工程”,这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所起到的作用将是长久而深刻的。

  汪向东

  沙集探索用互联网重构乡村建设

  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有不同的案例。譬如浙江省遂昌县是在原有的农村农业的基础上加互联网,是存量转型。然而我们在沙集,看到的是互联网与乡村融合的另外一个路径,即“电商+乡村”。沙集是在原来农业农村经济之外,出现了一个农村电商新的增量。

  沙集的草根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机会,以家具为产业依托,这个产业原来在这个地方是没有的。发展到去年,沙集镇生生地在一个六万人口的乡镇做出了网络销售88.9亿,将近90亿的大产业。增量带动了存量转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向“产城人文”互联网+特色小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发展。

  当然,沙集模式每个阶段的情况不一样。“沙集模式1.0”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市场自发,靠草根去引领;第二阶段的“沙集模式2.0”,是从弱到强。现如今,沙集电商的体量已经很大了,但体量大未必就是强。我认为,对沙集模式而言,它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一个由大向强的转变,这个转变正在进行中,还没有完成。那么“沙集模式3.0”是什么?“沙集模式3.0”就是把产城合一,将小镇建设中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沙集的电商产业要有一个提升,要由大变强,同时又要把宜居的生态真正地融入整个社会。“沙集模式2.0”没完成,“沙集模式3.0”已经来了,这就是任务叠加。

  “用互联网重构乡村”,挑战是非常大的。在很多地方,我们面临着困难的环境、农村留守人口素质的制约、粗放而薄弱的初级产业,加上人们经验不足,还有发展理念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像沙集这样的探索是异常宝贵的。

  汪向东

  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电商小镇

  要实现沙集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就要实现宜业、宜居、宜游。宜业要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要聚集新的服务体系、产业元素、创新要素。宜居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全面推进沙集小镇的建设,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宜游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沙集打造成一个游学基地,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来游学,引人引智。

  开始时,沙集的电商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更多地依靠的是什么?是草根老百姓他们自己发自内心的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随着沙集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第二阶段的时候,就要去解决提档升级的问题,光靠老百姓的积极性就不够了。这几年来,每次只要谈到沙集电商的发展,总绕不过去一些问题,譬如土地等要素问题,人才引进问题等。

  以人才引进为例,沙集要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这就涉及到政府的公共服务。为电商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软环境、硬环境、人才环境、政策环境,这是政府应该办的,所以政府不该缺位。政府不该越位指的是什么?涉及网商的经营决策,网商比政府工作人员可能更擅长。市场的变化、商机的把握、资源的交换与整合,这些方面应该给网商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戚轩瑜/文席航飞/图)

  嘉宾简介

  汪向东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电商特色小镇镇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