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万柏林绿色蝶变之路

2018-12-27 17:23:27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冬至时节,天寒地冻、万物凋零,但在太原市万柏林的却能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滚滚热潮——一栋栋安置房相继封顶,一条条街道已提档升级,一条条河渠相继清污加固,一个个规划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城中(边)村改造完成……

地处太原市汾河西畔万柏林区,属于传统的能源重工业城区,“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多个重点工业企业布局于此。前些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全区“结构性”问题与传统产业周期性下滑叠加,老工业区红利渐失,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拐点,经济下行压力大。

面对现实,万柏林区应该怎么办?如何顺应市场发展,实现转型跨越?“以党建引领、创新转型、改造提升、文明创建、服务群众‘五大行动’为统领,坚持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万柏林区委书记杨俊民掷地有声。


万柏林辖区一览  

内外兼修 城中(边)村改造有新貌

无人超市、咖啡小店、文旅书屋……漫步在万科“文旅小镇”,和煦的阳光透着落地飘窗暖暖地洒在身上,让人忘却寒冬的凌冽。

“价格便宜,而且将来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交通又便捷。所以带着家人来看看!”在售楼处,刘女士正与房产业务员进行交流。

“通过一轴、两带、四园、八景的规划策略,串联起文化、旅游、教育、养老、商业、办公、农业、体育、酒店等多种特色产业。”该项目负责人魏巍介绍说,今年2月初,万柏林区与万科签约,“文旅小镇”落户西铭片区。该项目预计总投资在200亿左右,初步建成预计需要3-5年,全部建成则需要10年的时间。

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同时,城中村拆迁涉及利益纠纷多、变数多,怎么拆?怎么补?如何保障城中村拆迁的按时完成?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曾有不少开发商对于城中(边)村改造望而却步。

“西铭村的整村拆除工作经过充分准备,绝大多数群众拥护,在2017年10月15日正式启动。先筑巢才能引凤凰。”西铭街办主任石发财介绍说,不到3个月的时间,西铭村1200多个院落,就拆了95%以上。与此同时,启动了和万科集团等合作企业的洽谈。

“对内要有服务态度,对外要有契约精神。”万柏林区区委书记杨俊民解释说,以“文旅小镇”为例,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区委区政府要严格履行相关协议内容,切实保障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才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真诚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保证群众利益最大化,用真情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在拆迁补偿标准上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近年来,万柏林还把城中(边)村改造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相衔接,把握好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建筑形态、立面色彩等建筑元素,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合高效的工作效率,万柏林区城中(边)村改造硕果累累,在南部新开业不久的华润万象城内商品林立、人流如织,年轻时尚的气息迸发而出,远大购物广场、新城吾悦广场、信达国际金融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中车车间

旧锅炒新菜 新思路盘活旧资源

“支起新锅灶、改造老锅灶”,作为传统老工业区的万柏林,“旧锅炒新菜“——让新思路盘活旧资源。

在万柏林区西山脚下的铁路装备工业园,有一家120年历史的老企业——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公司占地1680余亩,固定资产投资近50亿元。

“今年,我们抓住机遇,正在全力推进三个新的转型项目,建成后,企业年产值将跃上新台阶。“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洪斌介绍说,山西是全国铁路货运大省,占全国总量的1/5。中车太原公司依托地域优势,实现了铁路货车车型的全覆盖,成为中国铁路专用漏斗车、罐车、自动倾翻车的研发制造主导企业。

独行快,众行远。万柏林区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转换发展动力,有效整合利用东社片区8个城边村改造腾退出的近10平方公里(15000亩)土地资源,依托太重、晋西、汾机、中车等国企品牌效应,正在招商引入新能源、新材料重大项目,着力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长板拉更长,对短板要补齐。近年来,万柏林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对具有引领性、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产业转型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予以支持。规划建设的东社产业转型示范区、白家庄(杜儿坪)生态修复样板区、西铭(化客头、王封)文化旅游特色区、神堂沟温泉休闲度假区“四大片区”建设正在热火朝天推进;建成区内,以中海国际中心、绿地中央广场、信达国际金融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及高品质楼宇项目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商业商务中心的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正在形成。


新晋祠路街景 

党建引领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道路通畅整洁、楼宇错落有致、设施配套完善,近2万人的居民社区连续14年实现6个“零”——刑事“零发案”、刑事“零犯罪”、命案“零发生”、邪教“零出现”、信访“零上访”、火灾“零事故”……在万柏林闫家沟社区,25年社区带头人连选连任,走出了一条“由乱到治”“由穷变富”共同富裕的道路,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近6000万元,社会经济总收入达200亿元。

“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善治为目标。”在社区档案室,闫家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康海金介绍说,“自我1993年上任以来,会议资料、工程招标、审计报告等涉及社区建设发展的所有资料都放在这儿,所有的居民都可以随意查阅。”

近年来,闫家沟社区探索实施“1+3+N”党建机制。即社区成立党委,下辖社区居委会、村集体改制企业、非公企业联合组织3个党支部,改制企业和非公企业联合组织派驻N个有能力和影响力的党建联络指导员,联系所在单位、行业及小区,建立党委主导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曾经,社区和驻地单位、新兴领域组织条块分割、互不关联,如今却能够坐在一起,共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公益等区域大事。

2017年,万柏林区27个城中村全部整村拆除完毕,在太原市率先告别城中村,同时,城改社区如何搞好社会治理,实现华丽转型,真正融入到城市社会治理体系?面对这样的一道难题,万柏林区出实招、补短板,在城改社区党建上做文章,以党建带动城中村改造,引领城中村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活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覆盖”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城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

“回顾万柏林的发展历程,我们攻克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是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戮力同心抓落实的结果。”区委书记杨俊民表示,如今,全区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在城中村改造实践中形成的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为民谋利的精神和作风正在发扬光大,全区呈现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干事创业热情,想发展、谋发展、能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从昔日的“工业聚集”到如今的“百花齐放”,从过去的“环境脏乱”到现在的“颜值担当”。万柏林三大产业逐步优化,绿色崛起风头正劲。(赵芳)

    (本文图片由张小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