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随着气温持续蹿升,森林火险等级不断突破高位,森林防火形势愈发严峻。略阳县积极探索森林防火新路径,率先引入无人机巡查技术,搭建“人防 + 技防”的立体化防火网络,显著增强了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为全县25.18万公顷森林资源筑牢“安全屏障”,撑起“科技保护伞”。
科技出鞘,攻克传统巡护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国有西淮坝林场、金池院林场配备了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仪的无人机,成功解决了以往林场的巡护工作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效率低下,存在许多视野盲区,难以做到全面监测的难题。如今,无人机能够轻松飞抵陡峭山峰、茂密丛林等区域,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测,通过高清影像实时回传,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捕捉到林区内的违规用火行为以及潜在的火险隐患,真正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将火灾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3月份以来,已累计开展无人机巡护80余次,发现并处置隐患点11处。
紧盯重点时段,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每逢清明节祭祀高峰期,林区用火风险大幅增加,野外祭祀用火成为森林防火的一大隐患。为应对挑战,林场加大无人机巡护的频次,在重点区域实行每小时一次的高频次巡查。同时,无人机化身“空中宣传员”,通过广播系统循环播放森林防火知识,提醒祭扫群众文明祭祀,注意用火安全。在无人机的助力下,林区周边村落文明祭祀的意识大幅提升,野外用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深挖数据价值,优化防火管理体系。林场利用无人机实时监测林区动态,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多维度数据综合分析,清晰掌握林区各个区域的火险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人工巡护路线,运用“防火码”系统实时上传巡查数据,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码上管”的立体化监管格局。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巡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防火资源的优化配置。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绘就绿色发展蓝图。无人机的投用不仅降低了森林防火的成本,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林区内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在保护原始林区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略阳计划进一步扩大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加强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森林防火的“智慧防线”,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供稿:赵新红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