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近日,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陆续传来捷报,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一举荣获“2024年度全省农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和“2024年度全省农业环保工作先进单位”,中心2名干部荣获“2024年度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
近年来,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要求,切实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县域优势粮食作物玉米为核心,从农技、土环、植保、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助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4年全县玉米种植生产总面积达42.9万亩,平均亩产571公斤,总产突破了24万吨。
试验示范先行,引领科技兴农
锚定玉米单产提升目标,聚焦试验示范,强化示范创建,提升玉米综合产能。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域的集高产、优质、抗逆、抗旱等特性于一体的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试验引进春玉米品种78个,集成推广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密植高产技术、玉米密植高产“5335”机械化播种技术、玉米“一喷多促”技术、玉米科学施肥“三新”技术等关键技术4项。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出益农2020等4个普通玉米稳产高产主推品种、平安169等8个普通玉米搭配品种、陕单650等2个密植高产品种和斯达甜221等2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建立玉米百亩示范田5个、千亩示范片20个、万亩示范片2个,集成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024年省级专家组在彭镇拔头塬村玉米集成技术百亩示范田进行田间测产,平均亩产高达1036.15公斤,创造了宜君县玉米示范田单产新纪录,以技术集成创新和试验示范应用挖掘出宜君县粮食玉米增产潜力。
耕地保护奠基,支撑粮安命脉
以守牢粮食安全为底线、绘就绿色生态为底色、发展低碳农业为目的,扎实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有效促进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认真开展4个玉米省级农产品土壤协同监测点、6个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78个县级监测样点的建设、田间调查、取土化验及长期定位工作,布局应用土壤农田小气候监测仪14台,确保县域内无污染耕地。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研究制定春播玉米“生物有机肥+缓释复合肥”一次性施肥技术方案,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田3万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25万亩,春播玉米测土配覆盖率达到92%以上,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2024年全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较去年提升了0.01等。
植保植检护航,保驾丰产增收
以稳粮增收为目标,以推广应用现代植保技术为重点,积极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紧紧围绕玉米粘虫、小麦条锈病等重点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扎实推进统防统治、应急防控等专业化综合防控措施,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有力推动农药减量增效与绿色防控相融合,切实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2024年全县植保无人机玉米“一喷多促”作业面积达20.6万亩,占全县2024年玉米种植面积的48%。粮食作物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以粮食作物病虫为主的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2%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以上,有力保障了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
模式创新添翼,助推服务升级
紧盯玉米产业“耕、种、管、防、收、储、售”以及农业防灾等关键农事环节,整合集成农资配送、技术集成、农机作业、托管/流转服务等“四大服务”功能模式和资源,探索实施综合农事“三个一”工程,搭建综合农事社会化服务平台。成立1个玉米产业协会、培育创建县2个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0个乡镇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站”及7个村级农事服务点,研发使用“智慧农事通”网络平台,开展综合农事“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截至2024年底,农资、农技服务面积覆盖约25万亩,耕种管收能力近达6万亩,托管面积达到3 万余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农业生产成本降低5%以上,玉米“5335”、小麦“3335”、绿色防控等主推技术应用率达60%以上。
任重道远,还须策马扬鞭再奋蹄。下一步,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将再接再厉,立足县域实际,进一步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瞄准粮食单产提升,围绕“粮食主产县”建设,全面做好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病虫草害防控与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重点工作,不断创新技术和服务模式,夯实丰产基础,推动全县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