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正暖,雷锋精神已在绥德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个雷锋月,绥德革命纪念馆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学、做”三维联动,5351名参与者与我们一起,用82场红色宣讲、312小时志愿服务、31封手写信笺,实现红色资源与时代精神的深度融合。
“志愿红”点亮场馆
纪念馆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珍贵的历史图片,深情讲述了红军战士在敌众我寡、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最终取得胜利的英勇事迹。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纷纷为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红色童声薪火传
稚嫩童声讲述红色故事,这项已持续四年的“小小讲解员”培养计划,累计培训学生讲解员200余人次,他们利用节假日开展志愿讲解千余场次,成为纪念馆最亮丽的风景线。当11岁的小讲解员用稚嫩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我们看见精神的火种已点燃新时代的薪火。
陕北说书唱雷锋
非遗传承人苗永麟老师将绥德红色故事融入陕北说书,用传统曲艺唱响新时代楷模。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在悠扬的三弦声中感悟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像,原来红色文化可以这么潮!
手写信笺传真情
31封手写信笺,记录着讲解员们对雷锋精神的深刻感悟。大家纷纷表示,要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奋力建设美丽幸福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绥德革命纪念馆展柜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要求,与雷锋“甘当螺丝钉”精神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脉络。
红色种子播撒校园
纪念馆走出围墙,将红色课堂搬进校园。当电影《血战湘江》的主题曲响起,孩子们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场景令人动容。
今年以来,纪念馆已走进2所中小学开展 “红色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通过“触摸文物+情景教学+互动问答”模式,让革命老区的下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
青年先锋在行动
绥德革命纪念馆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契机,组织青年职工开展岗位练兵、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引导青年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号召青年党、团员牢记责任担当,争做先锋模范。
全城志愿招募令
“全城志愿招募令”引发热烈响应,志愿讲解员累计报名人数已上百人,最小报名者9岁;首创"时间银行"激励机制,志愿者凭服务时长可兑换绥德党史课程、革命主题文创产品等奖励,让“奉献有回报、服务可持续”形成良性循环。
绥德革命纪念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正以创新姿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雷锋精神绽放时代光芒。今后,纪念馆将继续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通过丰富的志愿活动搭建起文化传承与公益服务之间的桥梁,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