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4月17日至18日,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空天探索”主题科普活动主场活动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作为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天探索”主题科学课程进校园活动于4月17日圆满完成。
本次科学课程进校园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馆、青海省科学技术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贵州科技馆和山西省科学技术馆的课程团队(排名不分先后),分别在陕西省西安小学和西安市实验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空天探索”主题科学课程。
在陕西省西安小学,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辅导员符灏和曹文思老师为四年级学生带来了《“你好,天宫”之转动世界》课程。课程围绕航天器姿态控制的关键概念——转动惯量与角动量守恒,通过陀螺仪演示等趣味实验,让学生们亲手制作简易陀螺仪,体验旋转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青海省科学技术馆的辅导员王黎老师为陕西省西安小学四年级学生呈现了《你好,宇宙!》课程。课程采用拟人化的方法介绍宇宙相关常识,包括宇宙的年龄、大小等概念,并探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通过有奖问答互动,激发孩子们对星空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从科学角度去认知世界的科学世界观。
在五年级教室里,宁夏科技馆的辅导员徐超和李璠老师展开了《我来造火箭》课程。学生们通过制作简单的吸管火箭和更具挑战性的水火箭,加深对火箭结构和发射原理的理解。课程结合科技馆展厅“火箭拼装”展品,展示了我国在宇宙探索中的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西安市实验小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的辅导员梁志超老师为四年级学生带来了《小“火箭”,大“梦想”》课程。通过STEM教育理念和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们亲手制作小型火箭模型,体验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物理原理,更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工程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在五年级教室里,贵州科技馆的辅导员韩妍哲和李顺莉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天宫实验室:太空生存的100个科学密码》的世界。课程中,学生们观看了中国空间站的真实实验影像,了解了从太空中的家到闭环生命支持系统的运作机制。通过一系列硬核科学谜题的解答,学生们化身“太空生存专家”,揭开了航天员太空生活的神秘面纱。
针对六年级学生,山西省科学技术馆的辅导员刘斌老师开设了《微重力环境》课程。课程分为四个阶段,从引力与惯性力的等效到旋转创造新天地,通过牛顿大炮等模拟实验和自制旋转水瓶实验,帮助学生们理解空间站内部失重环境形成的原理,并思考如何利用人工重力解决长期失重带来的问题。
此次“空天探索”主题科学课程进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作学校的通力协作,离不开各兄弟科技馆团队的倾情支持,实现了科学教育的跨地域交流。这个四月,我们将继续携手弘扬“航空报国”和“载人航天”精神,以科学为翼、以创新为帆,共同激发全社会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攀高峰的蓬勃力量,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汇聚更多星光!(供稿:伍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