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暖西山 爱心帮扶点亮希望之路——宝鸡市917公益慈善协会持续帮扶陈仓区残疾人脱贫纪实

2025-04-22 22:54:14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帅华锋)在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的一间简陋平房里,53岁的袁雪林接过917公益慈善机构志愿者送来的收音机、生日蛋糕和励志书籍,他眼眶湿润。这位因外伤致双腿残疾的独居者,十年来首次在生日当天听到《生日歌》的旋律。这场特殊的生日会,是917公益慈善协会秘书长卓晓龙带领团队驱车2小时山路送来的温暖,也是该组织十年帮扶行动的缩影。

20250422211326711-16-c659a.png

一场意外改写人生 慈善帮扶重燃希望

1992年,5月6日,年仅20岁的袁雪林在建筑工地遭遇意外,高空坠落导致双下肢永久瘫痪。失去收入来源的他蜗居在祖辈留下的老屋里,靠着街坊四邻帮助艰难度日。“那时候他觉得天塌了,整宿盯着房梁发呆。”回忆起往事,袁雪林摩挲着轮椅扶手的手微微颤抖。转机出现在2016年夏天,917公益慈善协会秘书长卓晓龙在工作中走访时发现了这个蜷缩在昏暗房间里的身影。

20250422211301021-73-450b3.png

定制化帮扶托起人生支点

不同于简单的物质援助,917团队为卓袁雪林量身定制了“三步重生计划”:先是协调帮忙改善他的居住条件,接着协助袁雪林开设便民商店,更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卓晓龙注意到袁雪林爱听农村广播,特意选购了带天线的收音机;发现他身份证上的生日后,特意提前几天订好蛋糕,一大早去蛋糕店取来蛋糕,并驱车几十公里路送来生日蛋糕;不仅如此,他还特意为袁雪林去书店挑选了一本励志书籍《额尔古纳河右岸》,希望他能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生活的力量。

爱心浇灌出自强之花

如今的小商店不仅是袁雪林的生计来源,更成了村上唯一的便民服务店,不但方便本村上的村民,还为周围村上的群众和民工提供了便利。村民亲切的称小店为“爱心驿站”,不仅为村民免费寄存物品还为留守老人免费代购生活用品,还为这种“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正是917慈善协会倡导的“慈善赋能”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50422211321747-50-d6fd6.png

九年坚守诠释慈善真谛

从青丝到白发,卓晓龙带领的917公益团队累计为袁雪林投入帮扶资金上万余元,组织志愿服务超300多人次。但更珍贵的是那份持之以恒的尊重与陪伴:购置新轮椅送到袁雪林的住处,寒冷的冬天送去米面油和被褥,小店的柜台破了及时送去柜台,疫情期间定期问安,多年间送书20余本。“帮扶不是施舍,是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绽放。”在袁雪林和917团队志愿者的手机里,共同珍藏着一张特殊的照片——2025年生日当天,他戴着“寿星帽”吹蜡烛,身边围着917公益慈善机构的志愿者,窗外的夕阳把每个人的笑容染成金色。这张定格的笑容,正见证着宝鸡这座古城里最温暖的慈善传承。

从一台收音机到一个生日蛋糕,从米面油被褥到轮椅,从一家小商店到一片希望的原野,从一本励志书籍到帮扶精神的传递,917公益慈善机构用十年时光诠释了“弱有所扶”的深刻内涵。正如发起人卓晓龙所言:“帮扶不仅是物质给予,更要让每个生命都感受到尊严与希望。”在这条爱心接力的道路上,更多“袁雪林”正在走出阴霾,拥抱阳光。


责任编辑:刘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