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花”串起金色产业链

2025-07-07 16:13:52 来源:宁夏日报

凌晨4时的吴忠市红寺堡区,大地仍沉睡在浓墨般的夜色里。太阳山镇兴民村3200亩的黄花菜地里,村民们顶着头灯,争分夺秒采摘黄花菜。当第一缕晨光温柔地驱散黑暗,眼前的金色花海逐渐清晰。

“这40多天的丰收季,手脚麻利点,三四千块钱稳稳到手,家家户户都靠着这些小黄花把日子过亮堂了!”7月6日清晨,村民沈学红在等待称重时说,她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还有700元收入。

兴民村是宁夏黄花菜种植面积最大且种植历史最早的村庄,平均亩产干菜240公斤。“这就是我们村的主打品种——‘大乌嘴’!”兴民村党支部书记饶燕红随手抓起几根刚摘下的黄花菜介绍,“蕾条长、肉头厚、个头大、产量高!关键是甜度高,颜色还鲜亮,品质非常好。”目前该村种植、收购加工、销售黄花菜的合作社有10家。2024年人均纯收入28000元,村集体收入22万元。

小小黄花,在红寺堡区已铺展成4.6万亩的产业画卷。5家加工企业、27个专业合作社、66家家庭农场、25个千亩示范基地,开发干菜、速冻鲜菜等深加工产品,联结着万余户农家增收,这条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

产业背后,是红寺堡区精心铺就的致富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技术支撑,坚持生态种植、绿色生产、严控品质,构建起“农户+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的共赢链,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采摘、加工环节找到“新饭碗”。

柳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娅梅的手机成了新农具。忙完工作,她便到黄花菜地或合作社里打开直播,热情推介:“最近是盛采期,在家闲着的村民们可以来,当日工资当日结算!”

张娅梅带记者来到村里的柳泉缘合作社的生产间,蒸汽氤氲。“过去村民用土法蒸菜,火候难控,鲜菜损耗令人心疼;如今合作社建起专业杀青房统一加工。村民只需种好、采好,效率高了,浪费少了,心也安了!”张娅梅说。

“七斤鲜菜出一斤干货。我们8个蒸房日加工鲜菜10吨,年产干菜400吨左右。每年产品还没加工完,订单就已排满,其中不乏国外的客商。”合作社负责人苗军喜上眉梢,今年行情看涨,鲜菜每日收购超万斤,干菜每斤卖到二十六七元,出口的价格更高。

红寺堡区打磨黄花菜产业“金字招牌”不遗余力。“新种植户每亩补贴200元,建晾晒场、冷库、杀青房获专项资金扶持,加工冰鲜黄花每斤再补0.5元。”红寺堡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整合涉农资金已累计达2亿元,建成晾晒场40万平方米、冷库61座、烘干房23间,发放晾晒托盘57万个。同时,携手多地科研院所攻关,让黄花菜品质更优,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2024年,红寺堡区黄花菜鲜菜产量达7.3万吨,注册“红寺堡黄花菜”公用品牌及“兴茗萱”“黄金萱”等子品牌,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亿元。(记者李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