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曾有一个奇怪现象:本地特产英吉沙杏味道好、品质高,游客尝了赞不绝口,但出了新疆就买不到;在当地,杏子上市期短,量大价低,好多农户不想种了。
如何把只有7天保鲜期的英吉沙杏,卖到更广阔的市场?
2018年以来,山东援疆实施“大仓东移”工程,减少交易中间环节,缩短交易时间,拓展南疆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以英吉沙杏为代表的24万余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额超过82.5亿元。
——编 者
尝试
市场打开了,一公斤鲜杏从2元涨到15元
6月下旬,英吉沙杏到了采摘季。
新疆喀什英吉沙县乔勒潘乡6村,村民图合妮姆·约麦尔底气十足。4000多公里外,山东龙贵超市、济宁源尚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前预订了她家的杏。最近,乡政府组织干部群众集中采摘,运送到乡里的冷库,物流企业前来统一装车。装满新鲜英吉沙杏的冷链物流车,3天就能到达山东。
英吉沙县龙甫乡托喀依村,刚大学毕业的阿布都哪斯尔·阿吾提已做了7场直播,带货销售2000单鲜杏。上午刚摘下的鲜杏,物流企业直接装货,当天送到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第二天就能飞抵下单顾客所在的城市。
“英吉沙杏保鲜期就7天,以前根本运不出去,只能在周边卖。价格一度低到2元一公斤,还不好卖,乡亲们都不愿意种了。”乔勒潘乡9村村干部努尔尼萨·瓦哈普说,过去为了卖杏,大家也想了不少办法,但解决不了运输难题,销路就是打不开。
“最近3年,出疆物流大通道越来越顺畅,英吉沙县的冷链物流运输也逐渐成熟。”英吉沙县委副书记、山东济宁援疆工作指挥部指挥齐伟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吉沙杏开始试水鲜果出疆。”
努尔尼萨·瓦哈普回忆,2022年,当地干部提前找好了下家,杏子刚成熟,立刻联系了冷链物流车,从英吉沙直发黑龙江、山东、海南等地。
“一件杏子2公斤,一车装满就走。”齐伟说,“冷链运输可靠高效,果子损耗很低,消费者纷纷好评,不少人马上预订了来年的鲜果。”
如今,市场打开了,英吉沙杏的收购价格也从2元一公斤逐年上涨,目前达到15元一公斤。
除了冷链车直达,航空落地配、小件冷链快递等也逐一实现。去年一年,2000吨英吉沙鲜杏通过这些路径走向各地餐桌。
突破
培育一批特色主产区,建设一批精深加工基地
“卖杏这件小事,每年都有大变化。”齐伟说,村里建立合作社,乡镇成立共富公司,济宁援疆指挥部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指导种植,县里为杏产业投建了一个电商运营中心。目前,英吉沙县已经建成187座田间冷库。
“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冷链运输在喀什落地应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有了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条件。”喀什地委副书记、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总指挥袁良说,“我们还推动科技下乡,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并提供打造品牌、升级设备、设计包装等服务。”
“此前新疆农产品外销都是用麻袋装,个头、品相参差不齐,没有品牌、包装、品控的概念。”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产业项目组副组长孙福华说,“虽然品质很好,但是卖不上价钱。新疆农业需要援疆省份提供销路,更需要我们帮忙打开产业发展思路。”
“解决鲜果出疆的同时,英吉沙杏也走上了精深加工的路子。”孙福华说。英吉沙县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农户+合作社+订单+收购+技术指导”的生产经营模式,3.6万户农户的杏不再愁销路了。
“杏干、杏汁、杏酱……各种形制的英吉沙杏制品进入市场,75%的产品销往新疆以外的市场。”当地杏制品龙头工厂厂长海丽且姆·喀迪尔说,“我们为本地农户产品托底,他们安心种杏,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
不只是英吉沙杏。近年来,喀什地区培育了一批蔬果特色主产区,引进了一批预制菜和精深加工企业,建设了一批林果精深加工基地,同时不断加强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建设18个地区级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
延伸
通过“大仓东移”探索更好推动农产品出疆
“近年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喀什地区优质农产品更好更快地卖出去,让消费者和本地农户享受到红利,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乔骏说。
“出疆难、出疆贵,是新疆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必须破解的梗阻和难题。2018年,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创新实施‘大仓东移’工程。”袁良介绍,最开始的“大仓东移”,是在疆外为新疆农产品提供免费仓储。顾客下单购买,商户就近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我们在山东10个市及陕西西安建设农副产品保鲜配送中心,搭建高效仓储配送网络。通过共享仓储模式,提供的总仓储面积达5.6万余平方米,总仓储能力超过18万吨,涉及60多家新疆企业的40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袁良说。
目前,“大仓东移”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升级。
在喀什,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投入800万元,建设了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喀什分中心。针对易腐生鲜农产品物流在产、加、贮、运、销、消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科研团队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物流和放心消费。
“冷链物流的发展,正在为南疆带来新的就业岗位。”乔骏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新专业,培养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师生团队为相关企业启动了12个服务项目,研发出多套冷链技术服务方案。学生们组建5支创业团队,发展势头良好。
“除了引进研究力量,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更好推动农产品出疆。比如山东的企业和新疆农户开展订单农业,大型商超成批量大规模采购。这些举措效果都很不错,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孙福华说,在不远的将来,新疆优质农产品一定能走进更多消费者的菜篮子和果盘子。(记者 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