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党建则是乡村治理的 “定盘星”与“主心骨”。近年来,两当县显龙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深化机制创新、厚植文明根基、筑牢平安防线,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让一幅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幸福的和美画卷在显龙大地上徐徐展开。
持续深化陇南民事直说 “1234” 工作法,架起干群 “连心桥”
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显龙镇党委始终将其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机制,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动“民事直说”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让“小平台”成为解决群众“大难题”的“主阵地”。
民事直说+防汛,筑牢群众 “安全堤”
显龙镇部分村组地处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且留守老人占比偏高,汛期防汛工作一直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镇党委依托陇南民事直说平台,提前构建 “群众上报—支部响应—党员行动” 的防汛应急闭环:群众通过平台一键提交房屋漏水、道路堵塞等隐患信息,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分派党员先锋队现场核查,制定处置方案;针对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的情况,党员志愿者主动上门排查住房安全,协助转移物资,确保“隐患早发现、问题早解决、群众早安心”。
“以前下雨担心房子漏,不知道找谁反映,现在在平台上一说,当天就有党员来帮我修好了屋顶,真是太贴心了!” 显龙镇聂沟村留守老人聂大妈的话,道出了群众对“民事直说+防汛”机制的认可。今年汛期以来,全镇未发生一起因汛情导致的群众财产损失事件。
民事直说+产业,激活增收“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心需求。镇党委聚焦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将“民事直说”平台作为收集产业诉求、对接资源的“桥梁”:群众可通过平台提出技术培训、种苗采购、销路拓展等需求,村党支部联合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对接合作社统一采购种苗,通过“直播带货”、“线下展销”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3月以来,显龙镇依托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平台,共收集产业相关问题47条,帮助群众解决连翘种植技术难题 18个、对接中药材销售订单30余万元、组织电商培训2场覆盖群众120余人。“我家种5亩花椒,之前不知道怎么防治病虫害,在平台上提了需求后,农技专家专门来地里教我,今年花椒产量比去年多了20%!”显龙镇余滩村村民周大哥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截至目前,全镇通过“民事直说+产业”机制,已带动8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群众满意度达100%。
民事直说+高价彩礼,破除陋习“新风尚”
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曾是困扰显龙镇群众的“心头事”。镇党委将“民事直说”平台作为倡导婚俗改革的重要载体,鼓励群众通过平台反映彩礼过高、人情负担重等问题,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乡贤代表在平台上开展“抵制高价彩礼”话题讨论,分享“低彩礼、简婚礼”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主动破除陋习。
针对部分群众因彩礼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村党支部通过“民事直说”平台召集双方家庭、党员代表、村法律顾问开展协商,结合村规民约制定合理的彩礼标准,既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又推动了婚俗文明新风的传播。如今,显龙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零彩礼”、“简婚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
自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化实施以来,显龙镇共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几千条。“只要在平台上一提交,无论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都有人帮着解决”,已成为显龙群众的共识,“有事就上平台说”也逐渐成为群众的生活习惯,真正让干群关系从“背对背”变成了“面对面”,从“有距离”变成了“心贴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涵养乡村 “精气神”
镇党委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 “灵魂工程”,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以典型示范为引领,以结对帮扶为纽带,推动乡风文明向上向善,让“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老有所扶、幼有所护”的良好风尚在显龙落地生根。
完善村规民约,画出治理 “同心圆”
“禁止高价彩礼,婚嫁彩礼不超过6万元;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宴席不超过20桌;倡导孝老爱亲,子女每月至少探望老人1次……”在显龙镇每个村的公示栏上,都张贴着经群众反复讨论、共同制定的村规民约。镇党委指导各村党支部以“群众说了算”为原则,将高价彩礼、孝老爱亲、环境卫生、邻里互助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公示公开+入户宣传”的方式,让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文”变成“群众自觉”。
为确保村规民约落地见效,各村成立由党员、乡贤、群众代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劝导,对践行文明新风的家庭进行表扬。今年以来,全镇通过村规民约调解邻里纠纷32起,制止高价彩礼行为11起,群众对乡风文明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深化结对帮扶,织密民生“温暖网”
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镇党委创新推出 “结对帮扶”机制,构建“村组干部+党员+留守老人”、“妇联组织+爱心妈妈+留守儿童” 的帮扶体系,让特殊群体 “不孤单、有依靠”。
在“村组干部+党员+ 留守老人”帮扶中,每名党员至少结对1-2名留守老人,定期上门探望,帮助购买生活用品、代缴水电费、陪同就医;在“妇联组织+爱心妈妈+留守儿童”帮扶中,镇妇联组织10名“爱心妈妈”与17名留守儿童结对,定期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节日慰问”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今年“六一”儿童节,“爱心妈妈”们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等礼物,还组织开展“亲子手工”活动,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守护群众“幸福感”
平安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乡村治理的底线。镇党委以扫黑除恶为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织密织牢平安建设“防护网”,让群众在显龙生活得安心、放心、舒心。
深化扫黑除恶,打出平安 “组合拳”
镇党委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零容忍”态度,将扫黑除恶与基层组织建设、民生领域整治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对村 “两委”干部的审核把关,坚决防止 “村霸”、黑恶势力渗透基层政权;另一方面,通过“民事直说”平台、入户走访、张贴公告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涉黑涉恶线索,联合公安机关及时核查处置。
同时,镇党委还注重“扫黑除恶” 宣传教育,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宣传手册等载体,向群众普及扫黑除恶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黑恶势力,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全镇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未发生一起涉黑涉恶案件,黑恶势力在显龙镇无处遁形。
狠抓安全生产,守好民生 “生命线”
安全生产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镇党委将安全生产作为“底线工作”常抓不懈:针对辖区内的商店、餐馆、养殖场等重点场所,每月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针对农村自建房、森林防火、用电等民生领域,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帮助群众排查安全隐患。
同时,镇党委还组建了“党员安全生产先锋队”,在节假日、汛期、森林防火期等关键节点,开展安全生产巡逻检查,及时劝阻不安全行为。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安全生产隐患15处,整改完成15处,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守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显龙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的生动实践: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架起了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让群众的诉求有处说、难题有人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涵养了乡村的“精气神”,让高价彩礼无处落足,父慈子孝、孤有所依成为常态;平安乡村建设筑牢了群众的“幸福线”,黑恶势力消失不见,安全生产贯穿始终。
如今的显龙镇,产业有活力、乡风有温度、治理有力度,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正不断提效赋能,推动显龙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稳步迈进。
未来,显龙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让和美乡村的画卷越绘越精彩,不断增加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供稿:董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