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景区的游玩更加轻松快乐,不少游客都愿意多花一些钱,购买“快速通道”服务。然而,这份“花钱买省心”的期待,却正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
所谓 “快通”,是景区为提升体验设置的快速专用通道,主要服务持特定门票的游客。每逢假期,一些顶流景区成为家庭出游的热门选择,“优速通”“尊享卡” 等官方快速服务开售就秒空。面对市场需求,有的第三方平台和旅行社推出“项目快通”“快速游玩”等服务套餐。然而此类看似划算、便捷的套餐却暗藏消费陷阱,有的将普通排队包装成“快通服务”,有的无证“黑导游”加价倒卖官方“优速通”。
从多个第三方平台发现,此类问题套餐的宣传套路高度相似:套餐名称使用“快通”“快速游览”“VIP尊享”等与官方服务高度混淆的词汇,让游客误以为是官方授权的免排队服务。在“购买须知”细则中,具体权益的表述也含混不清,不明确标注是否为官方授权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等相关条款的规定,经营者负有真实、全面、明确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法定义务,不得通过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交易。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超对该问题表示,此类“快通”乱象涉及主体多,责任认定复杂,因此治理难度较大,有关监管部门、平台、景区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发力,保障游客安心出游。
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快通”时还需“擦亮眼睛”,仔细斟酌。(文/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