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1”:工业遗存上有了新故事

2022-08-23 10:22:00 来源:西部决策网

  早闻“3511”大名,却因种种原因与其擦肩而过。这个由老厂房改造的“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样始终令人牵挂。8月初的一个早晨,赶着第一班车,记者走进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

  菜市场的吆喝声

  跟随导航,沿着民洁路一路前行。走着走着,被全身蓝色、上面写着“叁伍壹壹TFEP”的大铁柱挡住,我知道目的地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路的左边都是当下流行的各种餐饮店,“愿所有美好都如约而至”“同一城,为什么好久不见”等时尚标语散落在每个店铺的墙上,充满十足的现代感;路的右边则相反,葡萄、苹果等各种应季水果琳琅满目,茄子、豆角等品类繁多的蔬菜应有尽有,当然还有卖胡辣汤、肉夹馍的早餐店主也参与其中。

  信步边走边看,则会被各种吆喝声所吸引。“甜玉米便宜卖了,五元4个”“最好吃的新疆核桃嘞”“大西瓜不甜不要钱”……这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一边挑着心仪的物品,一边东瞅瞅、西逛逛,提着相中的物品穿梭在人群中,脸上时不时地洋溢着会心的微笑。

  这样烟火气十足的菜市场在这个城市已为数不多,如果身边能有一个这样的菜市场,也许就是一种向往的生活。

  花鸟鱼虫也来“做主人”

  继续往里走,能体验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花鸟鱼虫成了这里的主人。

  “这是红鹦鹉,按条来卖,南方人叫发财鱼,寓意好”,在被老厂房隔出的鱼市区域,可丽爱水族的李老板入驻园区一年多了,他一边用渔网捞鱼,一边介绍着他心爱的“鱼宝贝”。这位在西安生活打拼20多年的异乡人来自安徽,自从原来所在的花卉市场拆迁后就来到了这里。他说,入驻以来生意还不错,养活一家人没问题,在这个街区内,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鱼市占据了园区很大的一个空间,每个店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鱼,虽然叫不上名字,却知道它们也分很多种类,“身价”各有不同,这里是它们的地盘,来往匆匆的人们则成为了过客。

  逛完鱼市后,便来花市打卡。

  被玻璃门隔开的花店内,每家每户都进行了精心装扮。步入其中,便被各种大的绿植和颜色各异的小盆栽所吸引。这里是花的世界,五颜六色的花朵争芳斗艳,期待着“新主人”的到来。时不时有顾客来访,“这花好不好养,要浇多少水,是否适合这个季节?”对于每一个问题,花店老板都耐心地一一回答。

  当然除了绿植外,鲜花更是“时尚界的宠儿”。向日葵、玫瑰花、满天星等各种花束被不停地组合着,寓意着美好的祝福。眼前被装饰好的花束,像是即将出嫁的新娘,满心期待新郎的到来。

  “我们从园区开业以来就入驻了,因为家就在隔壁,也喜欢花卉,就一直从事这一行,也想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家住在“3511”隔壁小区的花店女老板热情接待着每一位来访的客人,有时忙不过来,就叫一旁的儿子来帮忙。在为别人带来温馨浪漫之时,她自身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文创街区的“复古情调”

  走进由“3511”精心打造的“24Hcolor”创意跨界社交空间,会有一种被艺术包围的感觉。

  复古的织布机、富有创意的油画作品、未经任何修饰的锅炉房顶、咖色系的桌椅以及略微昏暗的光线、轻柔的音乐,使得这里极具艺术风。若是坐下来谈天说地,情调十足。

  这里是以具有工业典型特征的锅炉房为改造载体、建成的一个共享办公、书吧、咖啡及特色酒店于一体的创意跨界社交空间,总建筑面积3162平方米,包括复合化社交空间、咖啡厅、文创艺术酒店等。

  在这个文化街区,一家咖啡店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它有个特殊的名字叫“獭祭鱼”。对于这个名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说听店名像是卖鱼的,有的说像火锅店的名字。而这些只是猜想,对于店长来讲,则想通过这个店营造一个文化空间,带给更多人艺术与精神层面的享受。

  “我们就是希望更多热爱读书的人,可以一边品着好喝的咖啡,一边阅读。”原来在这个咖啡店里,还特意打造了一个书架。书架上有《简爱》《漂》等文学名著,也有儿童卡通绘本,还有些哲学类的书籍等,种类颇多,给本来就有调调的咖啡店内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店长介绍,这里不光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常常也有老年人光顾,他们或是品一杯咖啡,享受惬意时光;或是捧一本书,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在追求自身梦想的同时,咖啡店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精神乐园。

  “老厂房”变身“新地标”

  “3511”,一个特殊的名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一一工厂原址,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的毛巾厂,为军需工业和陕西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口创汇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如今,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叁伍壹壹TFEP通过对工业遗存的活化设计与更新改造,使潮流与现代的新风吹进了这里,“小众”和“工业风”的独特形象,让“老厂房”变身为一个集生鲜超市、生活零售、餐饮、观赏鱼市、文创花卉、周末创意集市等多元创新的“新型社区中心”,不但构筑起了西安市民市井生活的新去处,成为游客“朋友圈新宠”,更让这一座老工业遗址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中B区“美好生活体验工厂”以生活配套服务、特色餐饮、亲子教育、文化创意及生活美学零售为主,以“文创生活场景”为核心打造要素,构建15分钟美好生活圈,打造邻里生活潮流地;C区“生活美学研究大院”以文创花卉为核心,关联手作工坊、创意集市等功能区域,通过“复古业态+多元品类+主题场景”等形式,对“花”产业链进行文创升级,打造美好生活场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清晰可见,工业复古怀旧气息迎面而来。在“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的陈列室内,能看到一比一还原的,过去为抗战所生产的毛巾:“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人民服务”“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等字眼分别附着在洁白的毛巾上,捧在手上,感受到的不仅是时代的象征,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

  如今这里俨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天然游乐园、年轻人的文艺聚集地,老年人寻找花鸟鱼虫的好去处。

  昔日的“老厂房”被赋予新的使命,文商旅融合发展为每一种生活形态提供了空间和可能。“3511”和大华1935、老钢厂、老菜场一样,成为工业遗存改造的样板,每一块土地都有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包含着时代的记忆。

  “3511”,时尚与复古的混搭,保留和传承着历史的基因,展现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它的故事将会在新的城市升级中延续……(文/记者 张静)


返回顶部